Is It Different This Time?

标签:
恒指估值模型财经 |
分类: 市场周报 |
邓普顿爵士说“The four most
dangerous words in investing are 'This time it's different.'”
根据历史数据,恒生指数的市盈率都在10倍至20倍上落。正常来说15倍属合理;10倍便宜,是入市机会;20倍则为偏贵,是沽货时机。这守则几乎成为市场共识。不过,惠理集团主席谢清海预期未来6个月恒指将升至28000点,认为以2010年市盈率计,20倍仍属合理水平。谢清海先生这番言论有一点'This
time it's different.'的感觉,这种乐观预言出自一位著名价值投资者口中确实令人惊讶。
那么这次有何不同呢?谢清海先生有三个重点:1) 负利率周期,2) 通涨上升,和3)
市场资金充裕。要量化这三个因素对恒指的影响,捷径是观察港元资金成本的变化,并套入恒指利差模型找答案。和所有估值模型一样,我们先假设恒指的回报由两部份组成,一是无风险回报(risk-free
return);一是风险溢价(risk premium)。故恒指的盈利收益(HSI
earnings yield)= risk-free return + risk premium
Risk-free
return
我们选10年期美债做为无风险资产,故risk-free
return = 10年期美债之yield。自QE2出台后,我们虽然知道FED未来一定会上调联邦基金率,但亦可以预测至少其在两三季内不会有戏剧性的变化。实际负利率周期仍可延续,而通胀预期则会因QE2而被刺激上扬。作为通胀预期的量化指标之一,10年期美债之yield很可能在两三季内爆上。让我们做一个保守的假设,在两季后,10-year
treasury之yield可能达到3.5%。
Risk Premium
由于我们选择美债作为本模型的无风险资产,风险溢价除了包括恒指利差之外,还包括了汇率风险溢价,而后者的量化指标就是港元掉期回报与10年期美债间的息差。若把港府和美国都看作融资人,则按照约定俗成,前者的default
risk一定大于后者。 (自金融风暴后,这种约定俗成已在慢慢改变。)故港元掉期一般需加上premium才能吸引投资者股买,而其回报与10年期美债间息差在过去十八年中的平均值约为1%,请参考图一。
http://a367.yahoofs.com/hkblog/HSstmzubHgN8M879qocU4zMUbMZOoskbfQ--_4/blog/ap_20101116092911906.jpg?ib_____DXKYIkMMTIt
作为风险溢价的另一部份,恒指利差指的是恒指回报与港元掉期回报之差。其过去十八年的平均值为0.57%,请参考图二。
将上述三个数据代入公式,则恒指盈利收益=
3.5% + 1% +0.57% = 5.07%,故恒指P/E = 1/0.0507 =
19.7。当我们预测2010年恒指经常性盈利预为1400
点时,恒指的合理值便是1400 × 19.7 ≈ 27,600,与谢清海先生的预测非常接近。
然而,我们必须了解,长期合理PE会受以下两个因素影响:
¨
有可能半年后10年债息率上升周期已开始。如盈利不变,恒指合理PE便会从高位下调。
¨
在经济复苏明朗、通涨预期上升、利率保持偏低的情况下,2011年Earnings增长有可能达15%至20%。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则2010年的20倍PE便会下降至2011年的16-17倍较为合理水平。
故此,根据谢清海先生所提出的三个重点,现时合理PE
接近20倍应该只是短暂现象,不能长久维持。
http://a367.yahoofs.com/hkblog/HSstmzubHgN8M879qocU4zMUbMZOoskbfQ--_4/blog/ap_20101116092941231.jpg?ib_____D51b8Xkk3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