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街头大闸蟹为什么只卖五元

(2014-11-10 10:41:38)
标签:

美食

娱乐

分类: 食物芬芳

http://s12/mw690/001TeS1mgy6NuPBPgmL1b&690
文/王元涛

 

作为内陆东北佬,我分不清蟹黄和蟹膏,这没什么好丢脸的吧。同时,在吃蟹的过程中,我拒绝任何工具,只用牙,把个蟹钳蟹脚咬得雪肉横飞,也不能说我暴殄天物吧。其实,我还有更无知的表现呢,那就是一直以为只有阳澄湖才产大闸蟹。到了南方才知道,随便一条河汊里,都有大闸蟹出没,它们的钳子上长有绒毛,学名叫中华绒螯。

 

因此,我吃蟹,基本上靠本能。分布在腹部外围的肺,软沓沓的,一捏冒水,直觉是不能吃的。其他部分,主要靠牙齿和舌头来做判断,只要咬得动,味道好,通吃。说起来,畜肉与禽肉的香,浊重沉厚,会由舌根直接坠向喉咙。而蟹肉的鲜,则轻盈飘逸,似乎需要动用后鼻腔某个神秘的器官才能捕捉到。尤其是蟹膏和蟹黄,那种浓烈到令人窒息的香气,真会让人全然忘掉它们包含的不过是蟹的精子和卵子。

 

小时候,我们有个谜语,“骨头长在肉皮外”,说是鸡蛋,其实应该说是螃蟹才对。初看起来,吃肉与吃鱼,都是相对轻松的举动,伸筷即得。而吃蟹,则艰难得多,要历经曲折,才能把蟹的硬壳敲裂剥开,要耐心十足,才能挑净碎骨,最后,一条白肉,终于稳妥地躺在舌面上。如此说来,这种“先小人后君子”的进食程序是好的,因为它成功克服了啃骨头的攀登感,以及害怕鱼刺卡嗓子的提心吊胆。我愿意相信,这种安心,可能让我们的味蕾及其辅助系统更为放松,从而释放某种酶,使整个口腔更为深刻地领受蟹肉的鲜美。

 

各类肉,各类蔬菜,谁敢说自己不要盐照样好吃?只有蟹,无需酱油,无需醋,无需一切蘸料,人家是自带鲜味的,由此,吃蟹成为最为简洁的进食行为。当然,这对螃蟹自身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们的赞美因此显得有些自私了。

 

深圳街头,有五元一只的大闸蟹,红彤彤的很诱人。同事警告,这种货不可以吃。为什么呢?同事说,这种便宜太不正常了,很可能是死蟹。而死蟹会分解一种毒素,对身体有害。但我的疑惑是,那些店铺都是坐商,如果有人吃坏过,难道不会找上门来跟他们算账吗,他们又跑不掉。同事退了半步说,即使不是死蟹,也是快死之前做熟的,还是不吃为宜。他说的,对吗?

 

要知道,蟹也是可以生吃的。宋人高似孙《蟹略》记载,当时有吃“蟹生”的习惯,做法有两种,一是用酒或酒酿腌渍小半天,叫“酒泼蟹生”,另一种是快刀剁成小块,拌以作料,包括香油、花椒以及橙泥或梅汁。今天,我们已经把这种生食的习惯搞丢了,韩国人却依然保留着,此即所谓“礼失求诸野”。不过,韩国人似乎没得到真传,他们的蟹生是用酱油汤浸泡的,味道未免过于苦咸。

 

沈宏飞先生写过怎样吃阳澄湖大闸蟹,种种仪式,种种禁忌,以及各式工具,感觉是一项高级手工艺劳动。我真是顾不上这些,每次生生掰开蟹壳的瞬间,都有一种霸王硬上弓的隐秘快感,这种吃法尽管野蛮,却有一种小门小户的家常自在在里头,因为说到底,吃蟹,不过是不想辜负这个美好的秋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