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学生自我评价研究综述

分类: 核心素养与课堂建设 |
近十年我国学生自我评价研究综述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veBQCJDcRias9icFx80otBPhBxUWaZU7wRukab5zEphica5zBpVcLXnYmMdVc9tA5DVIZiaCxib51mkF6zp6W2SrY8w/0?wx_fmt=png
近十年,我国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研究一直是教育评价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主要围绕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流程、方法、影响因素、问题、培养策略、教学实践等方面展开论述。本文梳理后发现我国学生自我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自我评价概念模糊、自我评价内容过于宽泛、缺乏正式的自我评价流程、过分强调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影响、方法和培养策略缺乏可操作性。为使学生自我评价成为可能,需要澄清自我评价及其相关概念、细化自评内容及规范自评流程、处理好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并开展实证研究、建构学生自我评价机制。
一 、引言
当下众人皆谈评价,有教学便有评价,教学与评价齐头并进、不可分离,若要论及评价对于教学的作用,“教学是驾驶员,评价是导航仪”这样形象的表述便可简言概之。在强调评价价值的同时,自我评价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被研究者们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俨然已经成为学生评价的研究趋势,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一大亮点。关注学生自评,一方面是对“他评”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应对,单一的他评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甚至解除了学生对自身发展变化的责任;另一方面自我评价是学生的自然诉求,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其“人之为人”的原始诉求,即把握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增长和智慧的锤炼,更在于通过有效的学习发现自我、评价自我、强化自我,自评过程内在于学习过程中。
而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自我评价本身的内潜性和模糊性特点,个别教师往往能做到“关注”学生自评,而非“成功实施”学生自评,将学生自评有机地融合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是一线教师正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因此,聚焦学生自我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是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的基本诉求,是教师改善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关键点。为了发现学生自我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自我评价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对学生自我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二 、学生自我评价研究概况
为了了解近十年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研究成果,笔者于2017年1月9日,在中国知网(CNKI)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在学科领域中选择“哲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II辑”两类,时间跨度为2007年到2016年,结果检索到396篇期刊文章、217篇学位论文,共计613篇。剔除了与“学生评价”或“自我评价”无关的论文457篇,其中期刊论文290篇、学位论文167篇;最终获得的实际样本是156篇,其中期刊论文106篇、学位论文50篇。具体情况按照各年份研究成果数量进行了统计,
就期刊论文来说,自2008年至2015年研究成果的数量较多,相关问题的研究热度不减,2008年达到顶峰,此后数量虽有减少,但依旧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笔者初步检索出的期刊论文较多,有613篇,但其中包含的核心期刊论文只有70篇,期刊论文总数较多、但权威论文较少的情况值得关注,这也正说明此问题尚未得出一致结论,有待研究。硕博论文方面,这十年的数量较为稳定,2012年数量最多,此后发展呈平稳状态。
进一步,笔者对这106篇期刊论文作了简易的分析。期刊论文涉及的研究对象较为广泛,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最多,高职学生次之,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发展较为成熟,但自我评价能力应从小养成,故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应该加以关注的。从学科背景上看,基于英语和语文学科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多,数学学科次之,物理和信息技术也有涉及,但数量较少;而英语和语文学科中关注最多的是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次之。在研究主题方面,为了进行更清晰的表述,笔者进行了详细的统计,
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培养对策、评价实施、评价方法研究的数量最多,现状及问题研究次之,而关于评价内容、功能等理论的阐释方面关注不多,很少涉及学生自我评价的理论介绍。研究设计方面,论文更多来源于教师的经验介绍,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只占较小部分。
另外,笔者对50篇学位论文也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学位论文的作者多是出自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并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以初高中学生为主,共计39篇,占总数的78%,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有7篇,以幼儿、小学生、中职生、高职生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各有1篇,如此悬殊的对比不难看出研究者们对于初高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而对于小学生的较低关注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方向。在研究主题方面,由于篇幅较长、研究范围广等原因,一篇学位论文可能不止涉及一项研究内容,譬如诸多学位论文都对学生自我评价的现状调查和培养对策有所介绍,因此笔者在这里并未列出表格加以说明。但是综观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发现研究者们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自我评价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研究、问题研究、能力培养研究和学习自我评价的方法研究等方面。就研究设计来说,有关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位论文以实证研究为主,思辨研究较少;在实证中又以定量的研究方法为主,很少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综合的研究方法在未来研究中需加以重视。
三 、学生自我评价研究的热点问题
结合上述研究概况,笔者进一步对学生自我评价进行详细论述。
(一) 对学生自我评价内容的讨论
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研究者们较多关注课堂学习中自我评价的内容,如有的学者指出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发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学习的全过程来说,学生自我评价应包括对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之中、学习活动结束之后三个阶段。从学习的结果来说,则应包括对知识、技能、习惯、态度、人格成就等的自我评价。自然,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学者指出一般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效果等来考虑自我评价的内容。以阅读为例,如学生朗读的效果,综合能力,举手的次数,交流的态度,合作的热情,解答的质量,质疑的胆量以及对所学课文内容的情感、课堂作业等可作为自我评价的内容。还有学者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中学英语课堂学生自我评价表”,表中涵盖了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五个维度的内容。
可以看出学者们更多地从学习的全过程出发研究自我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
(二) 对学生自我评价流程的分析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此处的评价流程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心理流程,二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实际运作过程。关于心理流程,早在20世纪赵伶俐就对日本学者梶田正已的研究加以介绍,梶田正已等人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由四个步骤反复循环推进而实现:自我观察—自我检讨—狭义的自我评价—自我强化。即在观察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并与评价基准相对照之后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但简单的评价并非终点,必须发挥自我强化的作用,评价方能获得意义。侯新杰提出了类似的课堂学习学生自我评价心理流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自我矫正。关于实际运作过程,有学者认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遵循一个相对共性的流程,即明确目标—制订标准—进行反思性活动—信息反馈—自我矫正。为了说明学生自我评价对其英语写作学习的积极影响,王学锋和袁青以英语写作教学为例,从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标准、学生自我评价、反思三个过程来论述。丁念金提炼出中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运作过程:建立自我评价的指导机制;指导学生对自我评价进行设计;实施自我评价;处理评价结果。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veBQCJDcRias9icFx80otBPhBxUWaZU7wROeqgS5D4iaJerTefS1No1e3HmIDbFaxgUkqfVPxZ6OibAiaXwZnFBKTbA/0?wx_fmt=png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自我评价的实施过程与一般的评价过程相似,都包括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实施自我评价、评价结果反馈与强化三个环节。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veBQCJDcRias9icFx80otBPhBxUWaZU7wRxlrEALR1uX0WWib4U0Tp3GDuaTXL5lL0z5Sz4HUOO1ia00SRXEk31icDg/0?wx_fmt=png(三) 关于学生自我评价方法的研究
较早关于学生自我评价方法的研究是引进日本东京教育大学教授的研究,介绍了学生自我评价方法之一:学生自我评分法。也有学者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几种方式:自我分析式评价;自我整理式评价;自我总结式评价。在自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倡导学生采用“二次评价法”,尽量多地给予机会,让学生就同一问题进行两次、三次乃至多次的自我评价,通过“自评—调整—再自评—再调整”的良性循环不断改进学习。除了对几种方法进行具体介绍之外,基于学生自我评价的实施过程来探讨评价方法的选择也是一大研究方向。如将学生自我评价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初期由教师提供“自我评价提纲”供学生参考;中期采用课堂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卡、学生自我评分法、写日记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自身学习和情感的评价过程中;后期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成长记录袋”,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历程,让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
通过梳理可发现学者们更多的是在学生课堂学习情境中提出自我评价的方法,评价方法贯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涉及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自我评价、学生通过随堂笔记学习自我评价、学生通过教师反馈完善自我评价等。
(四)
小学六年级是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林敏研究了学校、家庭因素与学生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考察这些因素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影响,并且得出结论: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学习成绩、评估智商、父母关系与自我评价之间都存在正相关;父母关系、教师接纳、评估智商、同伴接纳以及性别都对自我评价具有直接预测作用。他人会对自我评价产生影响,这是外在因素,在影响学生自我评价的外在因素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尚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蔡敏在《当代学生课业评价》中指出教师的“提示作用、激励作用、指导作用、检查作用”会影响到学生自我评价的质量。除了外求,内省也尤为重要,自我评价这种主观活动离不开个体对自我的认知。首先个体的经历背景不尽相同,造成个体自我认知具有不确定性,而自我认知的不确定性和偏差对于自我评价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次,人内心本能的恐惧使人不情愿剖析自我、正视自我、批判自我,这种恐惧心理极大地影响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的成败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元认知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认识和评价、监控和调节。
对学生自我评价影响因素的研究大抵围绕学生内部因素和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诸多研究介绍了教师的作用,但是课堂评价实施中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涉及较少,即影响因素还应该关注细微层面,这是以后研究中需要关注的。
(五) 对学生自我评价问题的研究
教育活动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重视,王洋在其论文中将学习过程理论与自我评价理论相结合,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方面梳理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评价主体方面,自我评价标准更多是被教师设定好的框架,学生只需按照既定标准走,并且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并不对最终评价产生较大影响。评价内容方面,评价内容未关涉到学习过程自我评价的关键因素。评价方式方面,即便是应该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测验,也被当作结果性评价工具使用。王建平直接指出初中学生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自我评价具有明显的片面性;自我评价波动性大;自我评价过于极端化。张占巧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自评目的不明确;学生掌握的评价标准贫乏;自我评价内容不全面;自评结果缺乏有效反馈。以上研究结果更多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考察学生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这些问题较为浅显,缺乏深层次的考察,除了关注评价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亦是问题重重,而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是相对欠缺的,这也可能是以后研究的关注点。
(六)对学生自我评价培养策略的研究
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梳理后发现,对学生自我评价培养策略的研究丰富繁多,几乎每篇文章都要提出几点建议,笔者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简单提及,顾丛华从掌握基本方法、明确参照依据、注意合理适度、把握评价时机四个方面提出学生课堂自我评价的培养策略。
钟佐彬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评价机制的构建策略:转变教育观念,开展自我管理教育;改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管理;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类培养策略的研究并未深入课堂,更多的是对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进行概括性论述。另一类则是从微观层面,更多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建议,研究对象多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主,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章较少。其中孙展聪在分析学生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之后,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尝试提出几点自我评价策略以使自我评价走向有效,包括精心设计学生自我评价环节、开发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量表、应用匿名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戴健提出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培养的三原则:第一是营造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第二是强调过程,着眼成长。第三是在学业测评中加入“自我评价”,并且确立评价标准必须过程民主、规则周知。仅有丁念金在研究学习过程评价的同时,在人学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操作方略。纵然培养策略的研究如此之多,但正因为其数量之多才暴露出研究的缺陷。首先关于自我评价能力培养的建议多是经验描述和总结,缺少理论基础,缺乏一定的学术深度;其次诸多建议皆是大同小异,对教学实践的指导能力有限;最后提出的建议多为泛泛之谈,并未真正与具体学科相结合,这些是研究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七)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教学实践研究
从近十年的硕博论文中可看出,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教学实践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将自我评价放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是持续关注的焦点。毛丽敏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我评价的改善情况,并从知识获取过程的自我评价、数学解题的自我评价、数学检测中的自我评价、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的自我评价等六个方面介绍了研究情况,最后得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评价训练是有益的。何冰通过实施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对比实验研究,探索符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的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具体教学策略,并且通过实验证明这些策略是有效的。同何冰的研究相似,张连宇尝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自我评价策略,并检验这一策略的有效性。此外,徐丽婷在《生物学习自我评价能力养成研究初探》、张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自我评价的研究》中都结合具体学科和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实证性研究,探讨学生自我评价的具体运用,探寻在具体学科中实施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
除了上述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流程、方法、影响因素、问题、培养策略、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有学者探讨了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自我评价的理论基础、学生自我评价的原则、学生自我评价的模式,还有学者讨论了良好自我评价确立的标准、学生自我评价机制的构建、关于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指导方面的研究等。
四 、学生自我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在对学生自我评价的相关文章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学生自我评价的说法由来已久,关注度极高,自我评价早已不局限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已经成为教学领域的热点,关于学生自评的教学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但在“还学生以自由、畅谈自评之未来”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如下思考:
(一) 澄清自我评价及其相关概念
学生自我评价,究竟学生如何做才算是自我评价的研究并不多。在文献梳理中我们发现学生自我评价已然变成一种口号、一种目标,无论是管理层面还是教学层面,都对学生自我评价给予了较高关注度,但为何实施起来却是如此困难,这与自我评价的概念模糊有关。
尽管各个学科都对自我评价的概念有所阐述,但多是局限在小范围内,并未将自我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等评价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并未将自我评价与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等教育理念进行透彻的比较与分析,致使自我评价的概念仍像蒙上了一层面纱,模糊且不够深刻。因此在研究学生自我评价的相关问题之前,澄清自我评价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 细化自评内容,规范自评流程
在研究内容方面,研究者们较为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学生是否满意自己的学习状况等问题已是老生常谈,经常拿来测试学生的自评水平,对学生学习过程自我评价的关注度并不高。然而仅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价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自评能力。
为此,实在有必要给学生自评划一个范围,以界定自评应该检测的内容。以语文教学为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文朗读的流利程度及感情表达程度、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的准确度、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习作修改等是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自我评价的。也就是说,只有把研究内容的关注点缩小并聚焦,从点滴细微处激发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才有可能,这些研究才有可能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而在自评流程的研究方面,不能将一般的评价流程直接应用,只有将学生自评的心理流程与评价的基本过程相结合,形成较为规范的自评流程,自评的实施才会有章可循。
(三) 处理好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
有关“教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论文较多,诸多论文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方法上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大多是简单述及,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对心智尚在发展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不能够处理好教师的评价与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当问题模糊、思维混沌的时候,他们可能就听从、认定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全盘接受,这样的自我评价可能起了反作用,因此仍需将关注点落在“处理他评与自评的关系”上面。
研究者们除了关注教师对学生自评的影响,还不能忽视同伴的影响,影响自我评价的因素很多,譬如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项目主题、同伴关系、学校管理制度、家长参与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就是说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远不止教师评价,甚至还有一些隐性因素有待我们发掘,因此关于学生自评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应体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
(四)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开展实证研究
从学生自评的教学实践研究可以看出,研究者们不乏将自我评价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尤其以中学英语、语文、数学学科的研究居多,但在已有的资料统计后发现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并不多,其实中小学各学科教学都应承担起指导学生自评的任务,将自我评价落实到课内课外生活中。学生自评实践同样应该拓宽年龄段,所有学生都有可能对自己的学业水平做出自我评价,而包括一线教师在内的研究者们就应为学生提供这种可能。在已有的评价实践中,已有不少实证研究着力探讨学生自评能力的提高,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这些研究多是小范围的,缺乏推广性和可重复性,不能为学生自评提供“新知识、新理论”,因此笔者认为以系统性、科学性的评价理论为指导、立足评价实践,是实证研究开辟新天地、建构新知识的必经之路。
诚然,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研究数量和研究种类繁多、研究范围广泛,但大量研究的背后更体现出其薄弱,泛泛而谈的方法和培养策略等无不是由于缺乏对自我评价原理的深刻剖析。
因此笔者认为借鉴国外学生自我评价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我国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新课改亟须解决的评价问题为突破口,建构学生自我评价机制是重中之重。只有以系统的评价机制为指导,教师才能循序渐进地开展促进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实践;学生才能具备自我评价的意识和方法,成为自己学习的责任人。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