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的越越仅比浩浩大两周。浩浩没有多少像样的玩具,越越家却是个玩具天堂。浩浩很喜欢越越家的玩具,常常吵着要去越越家。有这样一个同龄的小伙伴和浩浩比邻而居,我由衷的感到快乐。
新出生时的两个秃小子,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个头上越越比浩浩大多了,越越是吃母乳的奶胖,浩浩是匀称的瘦。两人身体都不错、性格恬静,甚至连哭声都相差不多。我们两家常常交流两个小孩的成长过程,把每一个细微的成长都拿出来作对比,分析原因、寻找差距,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能更好更健康。
想当初我很羡慕越越,因为他有着性格开朗宽容的爷爷奶奶、通情达理的爸爸妈妈,全心全意喜欢他的一大家子人——楼下姐弟三个,是个大家庭,外婆外公也离得很近,越越妈是老师,可以常常带越越回娘家。我家欧爸是独苗,我回一趟娘家那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家人来看望孩子的时候更多一些。。这些都是我和浩儿可望而不可即的好处。
随着时间的转变,渐渐地两个孩子的不同开始显现了,越大越明显。昨天我到越越家做客时,突然感受到了这一点。
越越是个人见人爱、聪明伶俐的小家伙,有着不可能被常人忽视的优点,明显到了几乎出类拔萃的地步,比如:
越越很早就会说话,浩浩至今还在电报语阶段逗留,而越越已经提早很多个月学会了说长句,并能清晰的描述事物、甚至能部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越越动手能力极强,很多浩浩先开始练习的动作,浩浩还没有掌握,越越已经运用自如了。
越越“能歌善舞”、善画(以他的年龄段而言)。
越越大方好客,能够大方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同伴也很谦让。
越越喜欢表现自己,乖巧伶俐,总是表现的很积极、很愿意配合大人的意愿,很能讨大人的欢心。
相对越越而言,浩浩在各个方面无一不落在其后,他笨手笨脚、不擅言谈、不会表达自己、不擅配合他人、不擅和小朋友交往……但他也有值得一提的骄傲,就是他的温和、顺从和关注能力强,浩浩自始至终保持着对越越家几辆玩具汽车的喜爱,执着不变。越越妈和奶奶常夸他:“浩浩真安静,特别好带。”
看过《爱与自由》,我对两个孩子的这两种绝大的差异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且从此再也不羡慕越越的家庭优势和成长优势。
两个孩子的差异从哪里而来?除了遗传因素之外,更多的我们双方父母的观念不同啊,特别是育儿理念的不同!
越越妈非常注重孩子的各种智力因素的培养,她不厌其烦的和越越说话,不停的告知孩子各种事物、各种玩法、解释各种现象……她买来大量的玩具以训练越越的手和脑;给越越看光碟、听歌,训练越越的乐感和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她坚决执行赏识教育,越越在她的夸奖声中,如她所期智力发育远超同龄儿童。
她的家中也不缺乏“挫折教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让孩子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她树立了各种规矩严格执行,不允许任何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触及她的原则。她自己也是严格遵守这些规则,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从来都很吝啬自己的宽容。我常能听到越越反抗的大声哭闹,每次都以孩子的失败妥协而告终。
我不得不说,越越是个幸运的孩子,他的家人都很爱他,为了他的成长,所有人都悉心栽培着他,给他最好的一切,甚至在生活习惯上也改变自己配合着越越的作息时间。这在我的家中是绝对做不到的,就不说欧爸不可能离开电脑游戏了,公婆的晚间电视节目也是雷打不动的。越越成长的物质条件极大丰富、方便他智力的培养,行为举止也在长辈的关心教导下,很符合现代社会的规范,不用担心会出现父母们通常担心的“输在起跑线上”的事情,其中他母亲的作用非常关键,的确有了很明显的成效。
但越越幸福的同时,也是不幸的。这是我唯一为我的浩儿感到开心的,浩浩虽然没有体谅他的爷爷奶奶,但他有愿意体谅他的妈妈。越越的爷爷奶奶对越越的教育问题明显也很赞成越越妈妈的方式,只有奶奶偶尔会稍微纵容一下小家伙的贪吃贪玩贪闹的天性,但也无法为他呼吁自己的权力,总是败在越越妈妈的责备下。
我们还是看一下越越的表现吧:
1.越越有很多玩具,若没人玩时,他看都不看一眼,但却很喜欢抢别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
【分析】越越很擅长玩各种玩具,他的“高超技巧”很容易得到大人的赞赏;但还有一个更加本质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关注能力长时间高频率地被大人打断、约束、或者转移到其他大人感兴趣的事物上,越越已经很难专注于一件固定的事物,他不断寻求着新的有趣的东西,总认为别人正在关注的东西一定很好玩,所以总要去抢过来(这可能是大多数孩子总认为“别人的东西好”的根本原因)。但一旦抢到手了,又发现别人又在玩其他玩具,他就再去抢。
2.很会察言观色,他遇到突发性事件,不是第一时间依照自身的需求做出反应,而是先观察家人的反应,依据家人的态度决定自己的下一步举措。
【分析】“察言观色”应该是每个小孩子的天性。幼小的孩子为了保护自己,每个人天生都会察言观色,但发展到越越这样极致的,我不能不“赞叹”越越妈教育工作的细致程度。我很少看到她能静下来不去评判和指导越越,总在第一时间干预越越的判断。我很担心!越越已经快要丧失自己的判断能力了,很多事情都在以大人的判断标准为基准。
3.越越喜欢和大人玩,特别喜欢听大人的夸奖,只要是大人关注的事情,他就很有积极性,大人不关注的事情,他就不关心。
【分析】孩子都喜欢听夸奖,喜欢被欣赏。但成人的夸奖只应当是孩子一个阶段成绩的肯定,而不是左右孩子取舍的力量。孩子对一个事物的喜爱与选择应该是适应自己内心的需求,攻克一个难题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奖赏。正常状态下,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喜好,大人只作为陪伴,但越越明显已经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他在大人的教导下,已经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意志,玩什么东西都要先观察成人的喜好。我很担心,一旦夸奖变成孩子唯一在意的东西,做事就是为了得到夸奖和认可,那就太可怕了。这说明孩子被认可的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他已经把被认可当做了一种目的。所以我不知道这样的孩子真正的心理抗挫能力会是怎样,应该不会太强吧,因为他在意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别人的态度,但这个世界太复杂了,每个人对事物的判断都是不一样的,他很快会迷茫,丧失方向,并从此丧失前进的原动力,变得没有自信和希望。
4.越越的反抗越来越弱,他越来越快的放弃自己的意愿,表面上他更乖巧了,实际上他的观察学习能力削弱了。
【分析】越越在家人的干预下,很快学会了很多技巧,他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越来越强,他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也一再得到家人的认可,这是他反抗精神逐步削弱的客观原因。但往往被人忽视的是,他每次的反抗都遭到了镇压,没有人正面疏导他的情绪,他得到的总是否定否定,以至于他对自己的情绪的正常与否都产生了怀疑,并主动调整情绪能量,转而去观察大人的神色、态度,判断大人的意图,目的恰恰是为了减少他被否定、打击的次数,所以他察言观色的能力特别强。如果一个人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察言观色上,过早的发展了他的社交技能,那么随之损失的就是他的真正内在的学习动能。他已经没有这个精力,也渐渐丧失了愿望了。
5.越越喜欢重复大人的话语和行为,模仿能力极强。
【分析】越越的行为看似聪明,其实却是在变相的保护自己。原因不再重复,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被损失的当然还是他的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反之,浩浩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的表现,体现的却是另一种技能方面的缺失。因为我关注的不是智力能力、不是技能,因为我相信这些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补足,我更关心他的学习能力、独立能力、勇气、意志力、情感的感受和情绪的控制能力。我希望他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以实现自己、超越自己、反馈社会为快乐!
说说这一路育儿过程中,浩浩的所得所失吧。。。
一开始,我对如何育儿也是懵懵懂懂,所知不多,自然喜欢一些表面的东西,喜欢争强好胜,为宝宝每一步成长和比别的婴儿超前的表现而欣喜,完全忽视了这些都只是孩子自身成长的必然,每个孩子必然是不同的,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失望得意的。随着浩浩年龄增长,我也强制性的教导宝宝一些远远超出他的能力范围的东西,也尝试了一些规则,希望浩浩养成好的习惯,不希望他因为坏的行为习惯毁掉终生,结果全都遭到浩浩的强烈反抗。愿望总是好的,就如越越的妈妈,但浩浩的极力反抗让我不忍心继续坚持下去。
我的心肠太软,我太欣赏我的浩了,我甚至对公婆反复指责为缺点的东西不以为然。我已经不再把正常的发育当做特别值得炫耀的事情,但公婆依旧喜欢拿浩浩和别的孩子作对比,对比的结果就是浩浩需要更多的教导和规则,而我却打内心对这些东西持怀疑态度。因为我始终不明白,既然是正确的东西,为什么招致这个小小的毫无功利心、是非观的纯洁小儿会如此强烈的反抗,其中肯定又不和自然情理的东西,只不过我们不够仔细、不够明白,还不能看透彻。我实在不忍心伤害他的心灵。我不想把成人所谓的规则建立在孩子痛苦的基础上。我的概念中,规则是为了保护人的自由而存在的,但如果他伤害了生命起初最原始的自由,那还有遵守的必要吗?
当我矛盾不解时,当我还在为给孩子自由还是教导孩子更加遵守规则之间徘徊不定时,我看到了那本足以改变我所有观念的书:孙瑞雪的《爱与自由》。它以充满灵性和爱的笔触,给了我最全面的关于儿童成长秘密的解释,因为它符合我的基本理念,很容易就被我接受了!自此,我观察理解孩子的行为,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彻底的改变。这本书甚至让我对我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真的很感谢书的作者孙瑞雪!
我开始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书中称之为“精神胚胎”)
我改变了自己想去教导孩子的做法,把自己从老师、裁判、评审的位置上彻底颠覆下来,重新定位为孩子成长的守护者、陪伴者,做孩子爱的接受者,做孩子成长自由的给予者。我真正认识到,是孩子唤醒了我内心深藏的爱,我从内心深处感激他!
推而广之,我对家人,特别是对公婆的态度,也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这些转变发生之快之彻底,连我自己都感到诧异。我也因此彻底摆脱了以往家庭矛盾受害者的形象,真正做起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当然收益人还有一个,就是我的儿子,浩浩。
因为原本我就不愿过多的干涉他的成长,所以,浩浩保持了自己的原本状态,虽然这些状态被公婆破坏了一些,但毕竟我才是浩浩最贴心最亲近的人,我对浩儿的影响力最大。
第一值得称道的就是浩浩的关注力,我并没有刻意去培养或者保护,浩浩的关注力已经比同龄的孩子强很多,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自己独立玩很久,只要有我在他身边陪伴。关注力没有被我和公婆的干涉和教导强行破坏掉,是我最为孩子觉得庆幸的地方。楼下越越的关注力就是被家长无意中破坏了,其害处之深远,越越妈妈完全没有知觉,否则我相信她绝不会再那样管教孩子了!
第二、孩子的意志力很强。他对于自己判断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抗争到底的决心,坚决不向任何人妥协。唯一妥协过的对象就是我这个妈妈,为此我很汗颜后悔!意志力是种很可贵的品质,可以说是所有成功者必备的条件。一个没有意志力的人,你很难相信他会取得什么成就。即使命运女神特别眷顾,他也只会获得昙花一现的成功。
第三、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得到很好的启蒙。这是我最自豪的地方。越越也许会照顾小朋友的情绪,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但那些都是出自于家长的力劝,他只是遵从了家长的意志,而浩浩会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别人,他与别人分享东西是不需要大人的反复劝谏的,只需要小小的一个提醒,因为我绝不会因为他的小气而指责他。浩浩甚至能体恤别人的痛苦,当然这个态势还只处于萌芽阶段,他爱与同情的对象大多数还局限于我这个妈妈。
第四、规则意识已经开始发芽。我很少对浩浩说不,于是当我反复强调不可以的时候,浩浩也许会不满意会反抗,但他冷静下来后就能够理性的思考我解释给他的原因,并自觉选择遵循我提供给他的其他选择方案。因为我不会因为他违背我的意愿而给他任何体罚,最重的莫过于这样的警告:“你这样做妈妈会很不高兴,这件事你可以按照你的选择去做,但对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妈妈就不再管了,你要承担所有后果。”所以即使浩浩是因为畏惧我而选择听从,那至少我的建议他也是他可以接受的,毕竟我给了浩浩最大限度的自由选择权。
第五:明理和顺从。因为有了自由,浩浩很善于自己领悟一些事情,不需要大人专意去教。当别的孩子还在为小事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时,浩浩已经可以听懂大人的合理解释,并愿意接受一些不如他本意的事情。他已经开始显示他的懂事懂理的一面,并可以自愿做到顺从。这是浩和越最大的区别,浩浩的顺从是自愿的,因为没有人一定要强迫他;越的顺从是被动的,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并渐渐形成了两种决然不同的意志力。
当然,浩也有不足的地方。因为我没有机会参与孩子的具体没一个成长过程(毕竟我还有工作),有些孩子的敏感期,因为我的无知也被白白错过,所以,孩子的各项技能的发展的确落后于越越。这也导致公婆担忧,一再提醒我宝宝落后了之类。但我已经选定了方向,我要坚定的走下去。
晨起,浩浩光着小屁股坐在地板上,目不转睛的盯着地板上的一片光影看。那里是早晨第一缕阳光射进来的地方,太阳光透过窗前高大的松柏,把斑驳的影子投射在黄色花纹的木地板上,宝宝一手拉着踏板车,踏板车的影子也投射在这片光影中间,很美丽的图案!
每天浩浩都要盯着这片地面看上半天,没人知道他在看什么,不知道他的脑中流动着怎样的东西。但我却总想起小时候,盖着被子,躺在温暖的秋冬阳光下的场景。阳光也是这样直直的洒进来,被面是些简单的比较有规则的图案,我就这么躺在床上看着被面上的花纹,一看就是很久很久,从每个细小的花纹看到整个大的被面上的图案,我寻找着其中的规律,为每一个细小的发现而欣喜,我关注每一个细节,甚至看到了每一个布线的纹理。那时的感觉很美、很幸福,感觉那些花纹中也有着生命流动的美。
也许我的浩儿也沉浸在这种对美和生命的享受中吧。我很遗憾,自从我长大后,这种美的感觉就消失了,即使我看到更美更漂亮的东西,那种感觉却再也找不回来了。所以,我很想要保护浩浩每一个成人眼中不合理的行为:浪费的行为、笨拙的行为、傻瓜似的行为。因为我们永远也不可能领会到孩子心里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你打断的到底是什么,也许就是一个天才的成长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