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丽
王亚男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出版作为数字出版的延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在以“内容为王”的媒介竞争时代,手机出版也面临资源稀缺、同质化、低俗色情、信息泛滥等问题,手机出版要良性发展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手机出版产业链结构不平衡。目前,我国的手机出版产业链包括内容服务商、技术和平台服务商、移动运营商、增值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终端手机制造厂商以及最终用户等,在这个产业链结构中,我国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处于主导地位,在手机出版产业链条中是绝对的主角,相对来说,产业链的其他主体处于一种“次要”的地位。特别是内容提供商明显缺位,这种一家独大的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手机出版物的内容同质现象非常严重,势必会破坏产业的生态链,无法实现良性发展。
传统出版行业的观念意识尚须更新。手机出版市场正处于培育期,传统出版行业对手机出版研究和认识不够,即使有些传统出版社尝试与手机出版融合,但是在短期内未形成较高的经济效益,由此,传统出版社多持有观望心理与消极态度。这与数字技术开发商、软件平台提供者、网络服务企业对于手机出版的高度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传统出版者的迷茫、观望,甚至麻木的状态严重影响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传统出版行业的融合,特别是传统出版行业积累了大量内容资源,而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出版者发展数字出版的动力不足,由此也成为手机出版中内容资源稀缺的根源所在。
手机受众“浅阅读”特征明显。手机出版物的产生与发展为手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阅读模式——手机阅读。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手机阅读体现的是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基本特质,一定程度上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娱乐休闲需求为主,因此,手机阅读是以“快速浏览、快感追求、快餐消费”为主要特点的“浅阅读”。
手机媒体自身的局限性。手机作为承载平台有着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带宽较窄、下载速率慢、手机操作系统不一致、手机屏幕小等。特别是在我国中高端手机产品价格仍处于较高状态,能支持二维码扫描与解码功能的手机价格更高,手机用户囿于价格因素使得拥有中高端手机产品的消费者并不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机视频、手机动漫等内容形式的推广普及,这些因素必将影响手机增值业务的发展。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则要有赖于手机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商成本的降低、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培养与整体消费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京师弘博文化教育研究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