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玩儿哥1731044411
玩儿哥173104441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65
  • 关注人气:1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民间社会的出现,才是南海诸岛的未来

(2012-05-31 22:15:43)
标签:

转载

分类: 观察视角

        民间社会的出现,才是南海诸岛的未来


     一提到领土,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军队。南海并不缺乏能够让军队驻守的岛礁和沙洲,我那次去南沙群岛,在南康暗沙登上了一个无人岛,岛上的礁坪水深尚未过膝,足以供军队修建营房,在此驻守。军队的驻守虽然必要,但仅仅有军队驻守,并非长久之计,民间社会的出现和运作,才是南海诸岛的未来。
    领土的产生和维护,很多时候都是民间百姓的功劳。海南岛潭门镇的渔民世世代代就在西沙、中沙、南沙群岛中捕捞海参、各种贝类和珍稀鱼类,他们手中一直流传有前往南沙群岛各个岛礁的作业路线图(他们称之为《更路簿》)。即民间的百姓早已认识、开发了南沙群岛,并把那里变成了他们生活和生产的地方,但是我们的政府组织却没有跟上。直到今天,这3个群岛还没有市、县、镇一类的行政组织(只在西沙设有一个西沙工委),也没有民间的商业组织,只有守岛的部队和军事禁区。

[转载]民间社会的出现,才是南海诸岛的未来

[转载]民间社会的出现,才是南海诸岛的未来

[转载]民间社会的出现,才是南海诸岛的未来
南沙是潭门人的“祖宗地”

在黄岩岛海域捕捞作业的中国渔船,90%来自海南省潭门镇。潭门渔民世世代代在南海岛礁的潟湖内捕捞星斑、石斑、苏眉、龙虾等鱼虾,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固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每次出海,潭门渔民都要在自己的渔船上挂上五星红旗,以显示自己的归属。虽然要面临被其他国家抓扣、驱赶,但他们依然风雨无阻。潭门渔民中威望最高、年逾7旬的渔民协会会长麦邦奋说,潭门的渔民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接受一种观念:渔民去南沙出海捕鱼,是最基本的保护祖国海域的办法。他诙谐地描述潭门渔民:“他们性格倔,一个个都好像会说话的牛,拉不回来。南沙就是潭门人的‘祖宗地’,谁都不想断送在自己手里。”

 


     黄岩岛是一个环礁,高潮时大部分礁坪淹没在水下。中国和菲律宾在黄岩岛上都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永久性建筑。双方在海上用船只来对峙,是为了宣示主权的归属,但这种对主权的宣示,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是谁在岛上找到了存在的方式,并坚持下去。
    其实这一点,张维一在1963年巡视南沙群岛时就看到了。他告诫我们:“最后,我不得不以最沉痛的心情提醒国人,‘有人斯有土’。对于南沙,我们除了尽速从事经济开发以促进农渔人民移植定居外,是无法永远保持得住的。内政部的立碑,外交部的声明,甚至由军方派兵驻守,都非根本之图。”
    的确,黄岩岛问题的解决,仅仅有军队守卫是不够的。军队的守卫以艰苦的生活、无私的奉献为基础,但是当我们把民间的力量引入黄岩岛时,一切都变了。对于研究海洋的科学家来说,到南海的珊瑚礁上研究海洋,这是事业,是机会;对于潜水爱好者而言,去黄岩岛潜水,是向往;对于热衷旅游的人来说,去黄岩岛是休闲和体验;对渔民而言,在珊瑚礁的湖中养鱼是收获,是经营……民间社会在黄岩岛的存在,才是黄岩岛的未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