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美元-大宗”跷跷板:数理统计的价值与局限

(2012-05-13 00:11:57)
标签:

转载

分类: 理.乱.还乱
假如美元明天还活。。。

博主按:此文是为了说明:那种统计意义的趋势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周期理论,不要太过于依赖。资本市场中,好多人太迷信技术性东西,而在本质上,统计只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本文提到图表,前面统计部分具有数据价值,后面的推论(2011年后的趋势设想),是有问题的。故有此文。请朋友们讨论。不当处,请批评指正!

在华尔街网站上有一幅“200年左右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走势”图表(http://wallstreetcn.com/node/12891),该表显示:

每隔55年左右,大宗走势会出现一次峰值,而在这55年的周期中,会出现一至两次的峰值假象,2011年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的增速算是一次峰值假象,接下来的12-15年中,都会是大宗商品总体价格增速相对平缓的时段,Stifel Nicolaus给出的假设显示今年到2025年,这一涨幅将会持续放缓至3%,而从2025年开始回升,下一次峰值可能出现于2035年。

为通俗起见,可以把上述分析的经济学含义这样表达:

200年中的大宗走势在统计学意义上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周期体现55年左右。以此假设来观测今天大宗,2011年大宗处于这一轮周期(1980-2035区间)的小波动点上,即2011成为这一轮周期中相对的小顶点,2011之后,大宗会有下行走势,之后小有波动,约2035达到周期的最高点。

数理统计的本质是对现象的归纳,无论归纳的数据有多么多,本质上都不是“全部”,因此,要想把握本质,还需要用逻辑分析进行补充。

本博认为“美元-大宗”具有跷跷板的的内在关系,同时也反复分析了美元在1970年代后具有周期性,因此,跷跷板的另一端“大宗”也必然在1970年代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基于这样的判断,那么,未来美元走势也将牵引着大宗的走势。反过来,从大宗的走势预期也可以看到美元的未来走势。

截取“200年左右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走势”图表的几个大趋势片段,可以看到:

片段1:1975-1980”区间,大宗走势是上行,这意味着“美元-大宗”跷跷板的另一端“美元”必然是下行,即美元贬值周期。事实如何呢?1970年代-1980年代,是美元贬值的时间。

片段2:1980-1985”区间,大宗下行,意味着,美元一定是升值,实际上,美元在1978.10月到19853月,上涨65个月

片段3:“1985-2002”区间,大宗上下起伏,大宗升贬规律性不明显。但和美元的大周期(升+贬)17年相吻合。

片段4:“2002-2011”区间,大宗上行,意味着美元贬值,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了,02-12年,正是大家普遍认同的10年贬值周期。

 以此推测:随着美元周期的反转,

2012-2018,美元升,会有大宗下行的6年多时间;

2018-2028,美元贬,会有大宗上行的10年多时间;

本博结论是:

从逻辑上说,由于美元在1970年代后形成了一个人为的“升贬交替”的周期机制,此轮大宗周期不可能到2035年结束,大约会在2028-2030年结束。

换言之,此轮周期是约为50年(1980-2030)。

2018年前后,是大宗贬跌结束时间边界,

2018-2030,是大宗高涨时间区段。

[转载]“美元-大宗”跷跷板:数理统计的价值与局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