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玩儿哥1731044411
玩儿哥173104441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65
  • 关注人气:1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人生历练的本质:“诸葛孔明”OR“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2012-04-23 12:00:28)
标签:

转载

分类: 问.茶.茗战
回味良久,余韵铭心,宁静致远

人是如何成长的呢?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那么,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复杂的生活才会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呢?

生活中,像诸葛亮那样一直身处深山但一旦出山就指挥千军万马,没有复杂的阅历同样也具有成功的人生,又是为什么呢?

人生的历练本质上是精神成长的过程。一般来说,它有这样三个必需的环节:“人生场景”的体验,“核心框架”的思考,“普遍理念”的感悟。

“人生场景”的体验。就是在生活的境遇中,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这种境遇,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历,生活的每一天、每一生人阶段构成了人生的境遇,这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实践,本质是“自己的生活”。另一种是“非自己的生活”,如听闻、阅看他人的经历,观看影视作品、历史书籍等等,本质上是一种虚拟的人生场景,是“他人的经历、演绎”。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自己的生活”还是“他人的经历、演绎”都会给人感动、给人体验、给人带来深深的触动。可见,“人生场景”它有真实和虚拟的双重内容。在生活中,真实的和自己的生活被称之为“直接经验”,虚拟的非自己的经历被称之为“间接经验”。

“核心框架”的思考。就是在对“人生场景”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思考的目的是去除一些现象性因素,找到生活场景的本质性内容。如,若某一生活经历或者虚拟生活场景让自己深受感动或者震撼,那么,就要找到为何会让自己触动,自己学到了什么。也就是说,要学会思考、总结生活,要学会不仅仅看热闹,还要会看门道。尤其是,要具有提取生活场景主题的能力。如,能概括出生活场景的友情主题,事业主题,爱情主题,家庭主题等等,并能抓住这些主题的核心特征。

“普遍理念”的感悟。就是在总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普遍性的东西。如,在已经过去的人生片段中,有成功有失败;成功的普遍性原因是什么?失败的普遍性原因又是什么?需要抽取出来。又如,在对他人或者影视、文学作品的的思考中,其中的主人公因何成功或者失败?普遍性的经验或者教训在哪里?那些支撑主人公活动的场景与现实生活中场景的普遍的共同点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分析、总结,目的是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使其成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可见,在上述三个环节中,对一个人成长最关键的是后面两个,即:如何把“人生场景”的“本质主题”和其所内含的“普遍性”抓住,才是人的成长的本质所在。而第一个环节的“人生场景”的提供,只是一种前提。在这个前提环节上,核心是“场景提供”,至于这种“场景”是自己的生活,还是他人的生活(包括历史)或者虚拟的建构(文学、影视作品),并不重要。在这个意义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无实质性区别。由此就可以解释了,为何诸葛孔明没有经过“天降大任”的磨练,也同样可以功成名就,即:他通过“间接经验”提供了足够的“人生场景”,在这些丰富的“人生场景”中,他进行了深入思考、获得了深深的感悟。相反,也由此可以推论出,即使一个人有着丰富的人生境遇、经历或者磨练,如果没有深入思考、总结,没有获得对人生普遍性的感悟,也不会完成人生的历练,承担不起“大任”。

总而言之,无论是“诸葛孔明”还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二者共同的本质是:都必须对“人生场景”进行思考和总结,都必须在思考的基础上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感悟;若非如此,即使“人生场景”再多,人生历练也不会有实质性突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