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明胶

(2012-07-24 13:30:26)
标签:

工业明胶

食用明胶

食物

粘稠度

胶凝剂

休闲

分类: 生活

工业明胶从未如此受人瞩目,因它而掀起的一场“瘟疫”,蔓延至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众多领域,无数行业和品牌因它受创,却无人知道,它还将杀向哪里。

有资料显示,明胶是动物的皮、骨、筋腱中的胶原,经部分水解后,提纯而获得的蛋白质制品。在几个世纪以前的诸多国家,明胶被视为一种奢侈品,不是普通百姓所能轻易享用的。那么为何还会说添加了明胶的酸奶、胶囊是有毒的呢?

事实上,明胶按照特定的用途,可分为食用明胶、药用明胶、照相明胶、工业明胶。其中对于工业明胶,又划分出皮胶、骨胶,以及热溶胶粉、蛋白专用胶、饲料专用胶、火柴专用胶等等。按照卫生和安全标准生产的食用明胶,对人体并无害处。而目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毒胶囊”、“毒酸奶”事件,则是工业明胶被无良商家违规添加到药品和食品中,既威胁民众健康,也混淆了大家对明胶的认识。

 

哪些产业需要明胶?

 

 

1、食用明胶的常见用途:

  ●在烹饪中,明胶常用作胶凝剂。最常用明胶做胶凝剂的食物包括果冻(啫喱)、蛋糕布丁、肉冻、棉花糖、糖果玉米、软糖熊等。

  ●明胶也可作为稳定剂和增稠剂,常用于酸奶、果酱、奶油乳酪、人造奶油和人造黄油。

  ●此外,鱼油、阿胶、胶原蛋白、啤酒、苹果酒、葡萄酒、果汁、粉丝、方便面、罐头、酸辣粉、米线、火腿肠、肉馅、水晶肠、腌肉、罐装的禽肉、肉类粘合剂、肉糜卷、精制火腿等食品也会添加明胶。

2、药用明胶的常见用途:

  ●制药业中,明胶往往用来制作胶囊的外壳、糖衣,以令其更易于吞咽。

3、照相明胶的常见用途:

  ●一些专业灯光器具可能会使用明胶制成的有色胶来改变光束的颜色,其也用于摄影胶卷的乳胶。今天的造纸业中,一些特殊纸张也有明胶成分。

4、工业明胶的常见用途:

  ●火柴制造业主要利用胶体的起泡性形成孔隙,结合氧化剂、起火剂和填充剂,使其瞬间引燃。

  ●利用明胶的高强度、弹性和韧性,来生产砂布、砂纸、粘合木器、装订书本以及用于礼品盒流水线、高级乐器、家具行业中。

  ●将明胶加入电解质中,可帮助生成平滑、致密的阳极沉淀,消除生产损耗。

 

 

误食工业明胶有何危害?

 

    

从皮鞋或腰带中提炼出的明胶含有铬等杂质,根本达不到食用明胶的国家标准,所以只能用作工业明胶,甚至成为连工业明胶标准都达不到的垃圾明胶。这样的明胶添加到食品中,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

1、会破坏人体骨骼以及造血干细胞,长期食用会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会患上癌症。

2、过量的重金属可导致神经系统中毒,出现头晕、失眠、腹泻、皮炎等症状,且易在肝、肾积累。

3、儿童多食含有劣质明胶的果冻,可影响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还阻止对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时间久了,可导致味觉异常、异食癖等病症。

 

怎样避免购买到含有工业明胶的食品药品?

 

1、不购买皮冻、肉冻、水晶肠等食物

很多人都相当喜欢吃肉皮冻、灌汤包等食物,但是这些食物不少都是利用明胶产生的黏性制作。如果实在想吃,可以选择在家制作,这样就能降低摄入工业明胶的风险了。

2、购买酸奶以及牛奶不追求粘稠度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错误意识:牛奶或者酸奶越浓稠,说明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越丰富,但其实并不尽然。不少粘稠度高的奶制品都使用了明胶作为介质,看上去粘稠度相当高。因此建议购买奶制品时,最好不要选择过于浓稠的食物。

3、少吃各种软糖、雪糕、冰淇淋等产品

明胶在软糖、雪糕以及各种冰激凌中的功能主要是带来醇厚的口感,如果不想误食工业明胶,还是最好少吃一些吧!

4、购买食物时注意看成分

不少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不查看说明,其实食品的说明书是帮助你读懂食物的关键。如果出现增稠剂或者食用明胶等成分,最好谨慎食用。

5、不购买来路不明或低价食品

很多喜爱零食的人会经常购买一些包装简陋的食物或者是较为便宜的食物,这些食物往往缺乏监管,销售渠道集中于小型超市或者小卖部,添加各种不健康成分的可能性相当大。因此如果碰到来路不明或者价格低于市场同等价位较多的情况,最好还是不要选择。

6、减少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的食品

工业明胶制品大多颜色鲜艳。因为工业明胶杂质多,厂家会了掩饰杂质,往往会多加些香精、染色剂、着色剂,所以颜色越鲜艳越有可能是工业明胶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