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oogle正把我们变蠢?

(2010-11-24 15:00:56)
标签:

思考方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

大脑

人工智能

杂谈

分类: 专题

Google正把我们变蠢?

                                                          文_Nicholas Carr 译_郭玉洁

    大脑被重构
  “Dave,停下。停下,你会停吗?停下Dave。你会停下吧Dave?”这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太空遨游》结尾处著名的奇异而悲伤的场景,超级电脑HAL在央求愤怒的宇航员大卫·鲍曼。鲍曼此前差点被这台失常的机器杀死在太空,此刻他冷漠而平静地切断了记忆存储器和人工“大脑”之间的联系。“Dave,我的意识正在消失,”HAL绝望地说,“我能感觉得到。我能感觉得到。”

 

http://s2/bmiddle/672b3286h9640fd19a531&690

 
  我也能感觉得到。这几年来,我对此有些不爽:有人、或者说有什么东西一直在扰乱我的大脑,改造我的记忆,重构我的神经系统。我的意识没有消失,但是它在改变。我的思考方式变了,这种感觉在阅读的时候尤其强烈。曾经我沉浸在一本书或者一篇长文里面非常容易,现在我的注意力常常在两三页后就分散了。以前很自然的深度阅读,现在变成一种艰苦卓绝的努力。
  我想我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十多年来,我在网络上花了太多的时间——搜索,闲逛,有时也为巨大的网络添加一些信息。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网络曾是天赐之物。以前要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花费数天查找的资料,现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搞定了。

  网络“造福”的代价
  对我来说,正如对其他人一样,网络正在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媒体,拥有如此庞大、丰富的信息库,又能如此便捷的获得,其中的好处已经被广泛描述,也理所当然地赢得众多欢呼。
 《连线》杂志的克莱夫·汤普森说:“硅存储器的完美应用,会极大地造福于思想。”但是这一“造福”是有代价的。
  最近伦敦大学学院进行的一项关于网络使用习惯的研究已经指出,我们完全可能处于阅读和思考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研究报告的作者写道:“很明显,用户在网上阅读时已经不是传统的感觉。的确有迹象表明,当人们在标题、目录、摘要之间快速浏览时,新的“阅读”方式正在浮现。几乎可以说,他们上网,就是为了逃避传统的阅读感受。”
  每当网络吸纳一种媒介,这个媒介就被重新改造成网络的模样。它给内容注入了链接,浮动广告,其他的电子小玩意,还在内容周围遍布其他媒介的内容。比如,当我们浏览最新的新闻标题时,电脑上会显示你收到了新的邮件。其结果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打消了我们专注的能力。
  没有一种交流体系像今天的网络一样,在我们的生活里扮演如此重要的作用——或者说在我们的思想上施加如此广泛的影响。然而,那些专事写作关于网络的文章的作者,却很少思考它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网络的智力伦理仍然缺席。

  我们的智力被摊平
  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这两个天才年轻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创立了Google,他们经常讲到把搜索引擎转变为人工智能的渴望。“最终的搜索引擎可能和人类一样聪明——或者更聪明。”但是,他们的简单假定——如果我们的大脑可以被人工智能补充、甚至取代,那我们将会更好——是令人不安的。它表明了一种理念“智力是机械过程的产物,是一系列可以被分解、度量和优化的步骤。在Google的世界,我们上网时步入的世界,并未给思考的模糊性留有空间。含混并不是通往洞见的开始,而是要被修理的bug。人类的大脑只是过时的电脑,它需要更快的处理器,和更大的硬盘。
  这种人类大脑应该如高速数据处理器一般运行的想法,不仅仅塑造了有关网络的活动,网络同样统治了商业模式。我们在网络中冲得越快——点击的链接和浏览的页面越多——Google和其他的公司就有越多的机会获得我们的信息,提供给我们广告。大部分商业网站在收集用户留下的资料碎片时有一个财务原则——资料越碎,越好。公司最不想做的就是鼓励人们从容阅读,或者缓慢、专注的思考。经济利益使得他们驱使我们分神。
  我想再次说明,网络不是字母表,它或许可以取代印刷术,但是它生产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印刷书籍促使人们进行深入阅读,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因为我们从作者的词语中获得知识,还在于那些词语在我们大脑中激发的智力震荡。在持续、专注的阅读所开启的安静空间里,我们建立自己的联想,形成推论和类推,培育出独立的想法。
  《2001:太空漫游》这个黑暗寓言的核心是:当我们越来越依赖于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我们自身的智力将被摊平成为人造电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