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徐然
表面上,这是一场浓烈的戏。但去掉了脸谱,它就是一个中国。
如果有一个电视节目,能将时下的经济、民生、欲望、隐私、市场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典型特色的元素一网打尽,那么,这个节目一定非《非诚勿扰》莫属。
《非诚勿扰》的火爆让9亿中国网民有了次交集。我们在这个舞台上看到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或是自己,或是他人,不管是喜欢还是厌恶,我们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于是,Chinadaily的头版上出现了马诺的身影,百度有了“非诚勿扰”的一天,是不是也有一天,《非诚勿扰》可以代言中国?
理由一:
经济:房价引发的金钱问题
——“富二代”、“拜金女”、“农村人”层出不穷
国家三令五申要全面稳定房价,但房价仍像失控了的疯子似的一路飙升。由房价引发的金钱问题迅速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示。
女嘉宾马诺一句“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一出,直接引来了存款600万元的“富二代”扬言要带走马诺;另一位女嘉宾直白地问男嘉宾:“你家有钱吗?”男嘉宾则直接宣布“我家是有企业的,在上海有三套房子”。
女嘉宾朱真芳做着“豪宅梦”,并坦率地说:“穷过方知富的好,找有钱人并非只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过得好。”
与“富人”相对应的则是所谓“农村人”。沈勇妈妈那句“我儿媳妇不要是农村的”刺痛了很多观众脆弱的心灵。回顾节目,“拜金女”、“AA制”、“全职太太”、“吃软饭”等极具争议又具有典型金钱色彩的话题层出不穷。
理由二:
民生:大龄男女婚恋问题
——不见爱情
只要黄金“圣斗士”
如今,随着网络、电影、电视等传媒的影响深入,个人的判断能力正在逐步消失。各种千奇百怪的思想,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东方的、时尚的、后现代的……都一股脑涌现出来。
于是,剩男们想象着,老婆既要漂亮又要温柔体贴,既要出得厅堂,又要下得厨房;剩女们想象着,老公既要又高又帅,又要有钱,还要有闲,舍得为自己花钱……
但现实情况是,白马王子太少,灰姑娘太多;有自知之明的太少,孤芳自赏的太多;讲求精神的越来越少,痴迷物质的越来越多;想奋斗的太少,要一步到位的太多;看潜力股的太少,选绩优股的太多……
人们就这样被传媒影响着,以至于分不清这是电视还是现实,于是《非诚勿扰》这一相亲节目也成为人们选择城市中的黄金“圣斗士”的又一场所。
理由三:
隐私:难舍的八卦情结
——八卦别人也乐于被人八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八卦?
从八卦明星到八卦生活,从探听别人隐私到曝光自己隐私让别人八卦。有心理学家分析说,八卦属于心理病。那我们发现,患这种心理病的已经不是一小撮,而是一大群。前有网络名人“芙蓉”、“兽兽”,后有《非诚勿扰》这个大SHOW场。
《非诚勿扰》一位女嘉宾大胆透露“我爱收集丁字裤”,连乐嘉都说,“台上女性90%以上都是‘红色性格’人群,她们表达能力强,情感丰富,容易冲动且不喜欢被约束,内心还渴望被尊重。”正因为如此,节目现场才会出现那么多雷人语录,也制造了更多让人们乐意八卦的内容。
理由四:
欲望:扭曲的两性关系和“完整”情结
——对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拷问
随着一夜情、援助交际等另类两性关系的不断出现,很多人开始怀疑中国式婚姻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而这又造成了与另类两性关系截然相反的一种态度,即对“完整”情结的难以自控。
相比起节目的速配结果,《非诚勿扰》更是通过社会话题引发价值观思考,“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不同的人会带来不同的故事。”
《非诚勿扰》有一期节目,让孟非印象深刻:“一个美国男孩提出了一个‘性’的问题,他说他是处男,他希望女孩跟他在一起之后,能约束自己不与他人发生性行为;而且必须在新婚之后两人才能发生关系。美国男孩此语一出,女嘉宾谢佳立即曝出她也是一个‘完整的人’。”
理由五:
市场:严重的抄袭问题
——与湖南卫视打骂不完的口水官司
服装的A货市场、大学教授的论文剽窃、山寨机的出现……抄袭之风基本上在中国的各个行业和领域盛行并难以禁止。
电视节目更是如此。《非诚勿扰》节目一火立即陷入了“涉嫌抄袭”的口舌之争中。
湖南卫视拿着《玫瑰之约》、《我们约会吧》节目责难江苏卫视侵犯版权,连观众在观看了这两家的节目后都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就是两家的节目简直如出一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