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周五收盘,在国证A指(代表了沪深两市)的2小时上可以清楚看出圆弧顶已基本成形(见下图。指数顶部在16号下午,主图斜线为以上午量做基准表现量价背离)。此外,遵循市场“量在价先”规律,辅图中的交易额也自14号上午的最大量后,提前指数顶部(16号上午)递次降低(考虑到上下午的历史交易额差距较大,比较均按上午量计算),参见辅图中那条向下的斜线。
http://s12/mw690/001T7Vj3zy76vSfkYhd6b&690
既然已能基本确立顶部,那么后市会以什么方式回落,回落的幅度又有多大,也就成为目前的焦点。
要判断后市,还是要回顾历史。11号我曾以《资金流向与股市走高之间的困惑》为题,详细分析了截止当时资金的历史流入流出收盘静态结构,并佐以日内动态图突出超大资金随时在调控资金流动代数和为零,调控中还兼顾维稳指数,此分析对后市极具参考价值。仅基于此,我即可断言后市不会大跌。原因就在超大资金根本不计成本,纯属维稳资金(稳定资金在存量水平不增不减;兼顾指数下跌幅度),有其在,大势将有序涨跌。这就是题目角度所在——谨防后市一旦某日出现大跌而市场恐慌,各位受到影响而割在低位。温水煮青蛙也难免偶有一日出现盘中大跌,站在炒短线看,此恰是个机会。
现在再说“温水煮青蛙”的另一含义。
先看下图,此图至今天正好2个月。自图可见,2个月来主力资金中的大单孜孜不倦地持续净流出,仅一天例外(还是小幅流入)。2个月前的国A指尚在4605点,距今天4855点低250点。假如大单代表了机构,起码到中位才会有大单回流,也即还需回落125点。125点考虑到指数下跌后的百分比对应有变动,故跌幅约在3%。此属稍乐观判断。
注意大单唯一净流入那天,恰好是国庆后首个交易日,然净流入额并不多。参考去年国庆后走势,再参看9月最后几个交易日的量价关系,国庆后有行情的迹象已很明显,然而大单不为所动。很明显,大单并不在意这样的“小”机会,说明大单里主要是着眼于大势的大机构。既然其在4605点已开始不看好后市,那么中位能否令其回流就存疑问,故悲观的判断是还需回到4605点甚至再略低点。如此跌幅就应在6%—7%。
http://s14/mw690/001T7Vj3zy76vVSLje53d&690
之所以单拿大单说事,是因看下图可知,市场中最大的力量分别是大单及小单,超大单有特殊任务可忽略,中单比重小,也可不予考虑,主要矛盾就在大单与小单的分歧之上。20个交易日来,小单净流入累计3千亿元,然大单对应净流出2300余亿(与3千亿的差额属超大单及中单的净流出)。而20个交易日前国A指尚在4700余点,大单就如此“疯狂”流出,故稍中性的判断是国A指应跌到4700点上下,对应约4%—5%。
http://s1/mw690/001T7Vj3zy76vY3TFQc00&690
以上仅是分析大单来判断后市。鉴于2个月来的上涨主要是小单净流入的贡献,故还须考虑到小单的作用。关于小单要多说几句:我的微博中曾有看官留言,怀疑是否有大单“化整为零”,以小单形式悄然流入。此逻辑上不通。假如在低位,机构不愿高调买进,似乎还有此可能。现在已在相对高位无疑,机构为何要在大单上凸显其净流出?所以,大单就是机构、也仅是机构当无疑。于是,小单自然也仅是小资金的合成,即主要代表了散户。有了这个基础再看下图,这是与最上面那张图时间大致对应的保证金余额变动表(由于此数据的滞后性,暂只能看到截止11号那周,即上周)。
http://s15/mw690/001T7Vj3zy76vZJYP5Y4e&690
由此表可见,2个月来保证金有所增加,然增量很有限,说明现在的小单净流入几乎都是存量的表现。历史上有个规律:两市交易额在小于保证金余额的四分之一时见底,大于三分之一时见顶。参考11号及14号两市已超7600亿,即已超保证金余额的二分之一。类似情况在7月中旬及8月中旬也曾有过,后面的走势不言自明。为何会有此规律?若将资金流动结构表再拉长可知,除了3月中时属大单与小单共同净流入,因而可以在出现类似情况下还有余力再上冲一段外,其余皆是大单出现持续净流出,而小单净流入达到仓位已高到难以维系地步。现在的情况恰属后者,故此规律必然有效。那么后市接近底部时,理应出现显著缩量。考虑到保证金余额在大势转弱后也会相应下降,暂且不说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两市交易额也需降到4500亿以下。这里已包含有阴跌将时间拉长因素。
综上所述,考虑到超大单的维稳因素,指数不可能大跌。但考虑到大单与小单的各自因素,总跌幅也不应太小。这样,就只能以时间换空间,慢慢震荡盘落了。这是一个磨人的过程,最初散户还会步步看支撑,表现在小单上净流入减少较慢,直到反复盘跌下,散户锐气磨去,交易额逐渐减少,才有真正见底可能。至于时间有多长,要看震荡情况。若强势震荡,市场情绪还在高位,时间自然需拉长,否则大单不会流入;若弱势震荡,很快散户就感觉到局势不妙,从而导致交易额快速萎缩,那么时间就可以短一些。至于总跌幅,起码3%是少不了的。超过7%也几无可能,因超大资金背后的管理层既在防范股市过热,也在防范股市大跌风险。我见:最多也不应跌破8、9月时的高点,即4700多点。换言之,不会超过150点。时间上最少也需2周,强势震荡下甚至可延长到3周。三周可能性更大些,周均跌幅1%略多,可谓“温水煮青蛙”了。空间上在4%—5%,符合总跌幅不大观点。至此,已将题目分析清楚。至于后市会否真的如此走势,非我能掌控,此文只是力图“窥斑见豹”。看到的确实是豹子,还是仅一块花草相间的野地而已?两者皆有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