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号所发之文,本是为此周末所写,但周三市场出现恐慌情绪,欲抑制恐慌微尽绵薄之力,才于当日盘中匆忙发出。还好,其后的走势未辜负我望,至周五止的大盘均能收中阳。可见风虽也动、旌虽也动,但根本还在自己心动耳。虽如是说,媒体、专家看空言论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其才是众多散户除自身外更需提防的对象。当然,自周三起,市场在盘中也确实出现了震荡,定力不足者或会被甩下车,此由市场本性及个人特质决定,亦不能因此怨天尤人。
周五的盘面尤为有特点,我先一一数来:1、三大行及两桶油联袂启动,此五家市值就占两市20%,即便全天两市交易量逾7千亿,已是A股历史天量,仍能感受到巨无霸启动带来的吸金影响:盘面在其启动期,甚至沪深300指数也应声回落,所有指数与其相比均黯然失色。2、在其启动期间,市场情绪也随之陷入恐慌,据资料,两市全天共流出约140亿,即此写照。3、仅就上午(至下午2点)而言,周五大盘走势几与11号雷同,天量之下大盘回落,三行两油也收出较长上影,一度给市场留下“前度刘郎”感。与之对应,期指也出现了较大贴水,盘中空单剧增,也预示大盘即将见顶。但2点后两市却风云突变,不但三行两油返身向上,各指数也随之上扬,最终成功摆脱11号阴影。虽8股仍多少受到影响,但三行两油上攻乃多年来之见顶魔咒,以此为短期代价,换来超级股华丽转身,站在战略层面看,仍算是个漂亮仗。再看前述之流出140亿,时间上也是于2点前,2点后甚至还有小幅流入。可见,三行两油在交易量足够大时,其影响仅限于心理层面。
说到心理层面,可道之处就多了。首先看2点后的期指,持空单者惨然止损众多,以致最后半个小时里,当月期指上涨了1.14%。市场内以真金白银看空者,终以亏损而收场。与之相比,市场外以嘴皮和笔杆唱空者可不同,盘后的媒体上,仍是看空下周趋于一致,委婉的言上涨途中的调整;直白的干脆就言见顶了。幸亏是周末,受众尚有周休可消化其观点,若于平时,次日盘中或就能见到股民落实到行动上了。我无阴谋论之意,专家均言之有其根据,虽我在下面也对应有反驳之言,但只能自言自语,无法抵御其影响。无奈之下,只有在此一辩,以定孰是孰非了。
调整之说实难辨之,自周三以来,盘中就一直在调整,下周或沿此继续做盘中调整亦不无可能。至于跨日调整之说,若幅度有限,也另当别论,那是神仙也难准确判断的,比如周休再出利好(已有看空专家将此列为意外),或大资金出于某种突发事件而异常流动等。若将所有皆列为例外,我倒不认同跨日调整说。进入三行两油的均属大资金,以其巨大的惯性,绝不可能短炒,又因其所处地位,也绝不可能高位买进。如我从消息面判断,买入三行两油的或有社保资金在内,谁曾见到社保资金买在高位过?且从三行两油历史股价看,其尚在地板处,启动即到高位,常理也不通。既然还在低谷,本周五买入下周股市即按自己规律转入调整,那就恰好套住这些大资金,还真看大资金里无能人了?
至于见顶之说,那我是绝不苟同的。持此观点者论据有三,我不愿逐一驳之,实在太费功夫,仅就最典型的“银行板块乃行情最后一棒”加以分析如下。
银行板块因其体量太大,自A股走熊以来就一直是市场敏感点。就沪指多年来日均数百亿交易量而言,其确系不能承受之重,故一直就有银行一拉大盘即见顶的规律。但时也势也,11号时沪指量能虽已达3300亿,但市场余悸未消,气氛尚在迟疑间,故拉抬失败自在情理中。虽如是,后市却并未像熊市期那样见顶,而是休息数日即告恢复,故彼次银行虽败犹荣。时隔半月后再次拉抬,一是沪指交易量又增加了近50%,市场已有了足够的承受力,二是氛围已被充分激发,已具备了接受银行拉抬的主观条件,三是有资金或专程为此而来,原有资金分流不明显,时势已于11号大不同,故此次拉抬银行(含两油),实属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大环境变了,规律就不再是规律。资金如水,小渠里划不得大船,一旦小渠成河,大船也相形见小。如今不仅是内地资金充沛,据外媒述,美国的ETF基金因入A股而大幅溢价,可见海外资金也在望眼欲穿地盼着进入A股分一杯羹。背后有如此资金实力支撑,又怎能因银行涨而见顶?非但如此,由于海外资金大多冲着低估值的大蓝筹而来,在其尚未登陆前,内地资金先行一步亦在情理中。故此作为先锋,大部队还在后面,见顶说刻舟求剑,孰不知舟已飞流三千了。
银行最后一棒说虽属学术观点,但对当前A股的危害性却不荣轻视。如今的A股,早已不是超级蓝筹天下,拉抬超级股,也仅是防止其后混改国资流失而为,此对A股牛市,并不是上层规划中的目的,当然也绝不会是牛市的终点。而超级股走出低谷,反倒验证了上层此次力促股市走牛对实体确属英明,后市其他国企股价走高也将对混改提供良性支持,故牛市从逻辑上就必应延续下去,更何况还有重大使命在等待A股壮大。站在传统观念看蓝筹地位,也是导致银行最后一棒说的原因,老蓝筹在牛市支持下完成混改后,其历史使命已告一段落,后市必将有新蓝筹不断代之上场(如下一个阿里巴巴等),其市值或会超过如今的工行、中石油。借鉴阿里巴巴在美上市表现,届时拉抬此类股,当是A股走向另一个高峰时所为,难道其仍是最后一棒?
结论:拉抬银行板块成功,正代表了A股已涅磐重生,从而开始一个新阶段。正所谓:“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不以一个新的眼光看A股,那就必将步步维艰,难以与牛共舞。己欲如此当无妨,谬传他人,有意为之其心可铢,无意为之则损己德。可不警惕?
若再后退一步看,何时才具备牛市结束的必要条件?以此次降息为契机,对冲经济萎靡的政策组合拳才使出首招,鉴于实体经济的惯性,此组合拳必将次第而出,或降准、或继续降息,并结合其他如财政投放等措施。政策组合拳一日未使尽,牛市就一日不具备结束的必要条件。即将出炉的11月经济数据据信仍不好,可见政策对冲尚任重道远,此时又何谈牛市结束?再以美股为鉴,其又领先于实体多久?美股已走牛多年,至今才见到实体初露曙光。经济界普遍预期2015年经济低迷难变,那对冲政策就应贯穿于明年始终。故,至少明年内牛市仍在。此为牛市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若论充分条件则至少有三:通胀有恶化趋势、淘汰产业开始疯狂扩张、股市中鸡犬升天。其中通胀恶化为最重要条件,有此一条,即可成为牛市结束的充分条件。A股与美股最大不同处就在物价环境,美国人均资源远非中国可比,此保障物价随时可控,故美股牛市无后顾之忧。A股则总受到货币供应与物价上扬双方影响,此平衡较难把握。对应在后市,一旦物价失控,牛市或戛然而止。
顺言:此文绝无忽悠盲目乐观之意,路曼曼其修远,A股前途光明道路坎坷,小的调整随时可至,较大点的调整也难言何时会来。但调整是噪音,牛市属主旋律,认识清楚了再看调整。否则,见木不见林,心中想着调整,手中就丢筹码,等清醒过来再蓦然回首时,牛市早已灯火阑珊了。我微博中一看官今天就曾言及,昨天刚丢了银行股,谁知今天就大涨。在媒体上唱空或看调整的专家自己亦未必就拿真金白银去做空,你听了心动,那是你自己的错,又能怨谁呢?现在牛市已得到社会公认,我反倒于今天在微博中提示要有调整的心理准备。但我亦言:牛市趋势已成后,调整通常会低于市场预期,故尚需考虑减仓后不能低位接回可能。心理准备应为一旦调整不会因此恐慌而备,恐慌是炒股之大敌。此言亦对易受媒体误导者说。
对于在媒体上现身的专家,我有一忠告:身在媒体,首要节操就是公正客观,水平尚在其次。可以误判,但不能恶意错判,否则就是玩弄受众。亦对受众有一忠告:专家背后多有机构影子,不为私人利益,还要兼顾到单位利益,让其全讲真话确也很难。故受众切不可盲听盲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