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5千点论之我见
(2014-09-08 14:52:56)
标签:
股票 |
前文中既然提到5千点论,我想说点我的观点。
以07年6千点为参照系,当年与现今区别有二:一是当年投资渠道较窄,如楼市尚未热起来、各类期货还未起步、贵金属投资量很少、文物及玉石等也未普及、风投等大资金的实体投资渠道当年还未打开。集社会资金于股市一身,实为现今难比;二是当年蓝筹股大多尚未解禁,二级市场份额很少,与现今有巨大落差。
对一,虽目前市场已热起来,但习惯于投资其他渠道的资金未必会转向股市(近来楼市已有回暖迹象,故其中资金也未必如股市所愿弃楼奔股),虽自07年以来,社会确实沉淀了大量资金,但分流到各渠道后,留恋股市的其实已不多了。况现今政策上已给社会资金留足了投资实体经济的空间,许多真正的内地大资金,与其在股市冲浪,还不如投资在实体经济未来风险收益更稳健,且又能获得相应的社会利益。
对二,参考06年4季度上涨近千点(收于沪指2675点)时的交易额为4万亿,本季至今已达6万亿,但仅上涨不到300点,可见由于市场容量差异,已导致上涨所需资金成倍增加。按上述4万亿与6万亿及对应上涨折算,此次再摸2700点需12万亿,即下季若欲探此点位,量能应比本季翻一倍。历史季度天量是沪指11万亿,此已超前之天量,尚距5千点甚远。此外,07年2季度交易量达到10万亿后,3季度指数仍加速上行,但交易量却降到了不到9千亿,我对此的解释是:此恰因多数蓝筹未解禁故。正因股东手中的股不能上市,就眼看股价已涨到心痒地步,却抛不出去。而无股可抛也即有买盘无卖盘,导致买价越挂越高,显示在指数上就是无量上涨。中石油上市后,因其体量过大,虽初期上市股票不多,但直接改变了股票的供求关系,这才是其后下跌的主因。我手中无足够的资料,但从10年4季度交易量达11万亿,但指数仅上涨不到6%看,解禁股已开始发威了。
涨到5千点究竟需要多少量能,若仍按07年冲过4千点那季量能是10万亿,再沿袭上面折算,至少应有20万亿的季量能,也即需比本季再增加2倍,这还未考虑到期指因素。07年2季度达到10万亿,涨幅是20%,但3季度量能仅8.8万亿,涨幅反倒是45%。之所以能出现如此情况,一是因当时没有期指;二是多数蓝筹未解禁故。再看现今,即使不考虑蓝筹多已解禁,仅考虑到期指的对冲作用,2700点所需量能就不再是12万亿了,推到5千点也不再是20万亿,显然还需更多。若再考虑到蓝筹解禁因素,面对远超07年的股票供给量,涨到5千点究竟需要多少量能,我已不敢言了。
以上先从社会资金供给面分析了能进入股市的资金不可能增加太多,后从需求面分析了股市大涨对资金的需要远超出了供给面,故即便其他因素都不考虑,仅资金供求就决定了5千点将是未来数年内遥不可及的高点。尤其是:站在季度角度,资金背离现象将永不会再现,毕竟现在制约股指的因素不止是期指,还有虎视眈眈地等着兑现的海量解禁股,还没等到季度周期的资金背离出现,这些制约就已先发制人了。
再回到近日的股市看,即使日线级别的资金尚未出现背离,指数也已提前出现疲态,又焉能指望其出现更大周期的背离?故5千点之说,纯属忽悠耳。
但对于卷商的忽悠,还应看到其另一面:下月起,卷商的IPO或将开始。历史上但凡卷商IPO,还没有过其他卷商不抬轿的,集卷商之合力再加上其市场影响力,忽悠上去个百余点应不算难事。况此时又恰值高层在力促股市向好,两个方面形成了合力,再若短期内能将期空压住,或至对应IPO之前股市还能持续上涨。但这样的走势将意味着提前透支后面的涨幅,故年内我见,2700点基本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