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中“缘”的我见
(2014-07-15 21:01:45)
标签:
佛学 |
“缘”在佛教里指的是生命之间的一种遇合机会。在我看,“缘”也是“因”的一种,与诸善恶因并行不悖,在先后顺序上甚至缘还领先于善恶因。也就是说,缘至时虽生恶因而暂不受恶果报,无缘时虽有善因亦未必能及时得到善果报。佛教的理论体系本逻辑严密,故能经受现代科学检验,但缘却在此体系上横生一节支,破坏了体系的严密性。我曾有限地读了几部经,其中鲜见佛祖正面谈论“缘”,故对缘的立论基础不甚了了,难对此有理念上的发挥,但我总希望能假借科学来注释佛教理念,故勉强找了些事例来做注脚。
国外有疯牛病之说,起因在牧人将宰杀牛的下水切碎后拌入牛饲料中喂牛。站在科学角度,被食用的牛基因影响了活牛的基因,才导致疯牛病;站在佛教“缘”角度,被屠宰死牛的怨气与活牛不幸结缘,从而对人产生果报。
国内超市中现已卖“排酸猪肉”,何谓“酸”?站在科学角度,是指肉中含有的有害物质;站在佛教“缘”角度,被宰猪的怨气因被人食而与其结缘。故数十年前我曾在《参考消息》中看到国外已用电击法杀猪,在猪被电击晕后再屠宰,如此则猪肉不会有“酸”。站在佛教角度,如此猪临死前不会产生怨气,此或亦能对“因”“缘”“果报”间关系作出注解。
有一颇为难解的命题:若有人受不治之病折磨而痛苦不堪,自己又无力解脱,你出于善意帮其解脱(现代话指对其施以安乐死),此算恶因抑或善因?抛开佛教的基本价值观不谈,我见若其确属解脱,死亡时必心有宽慰,即使与你结缘,也必是善缘,有善缘就必不生恶果,如此就不必追究恶因善因了。
如此,或可对“缘”下一定义:“缘”既是生命之间一种跨越此世的遇合机会,又是生命之间的一种感应。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好像收音机里的电波接受线圈,电波在此得到感应再经过放大最终形成声音。而电波遍布环宇,没有接受线圈的地方,即便有电波也感受不到其的存在。这种感应,也可比喻为“缘”。再打一比方,战斗中有人盲目打枪,碰巧打死了一个人,而彼并不知此子弹发自何人,打枪人同样也不知道那个人是被自己的子弹打死的。单讲因果,此仍属恶因,该获恶果。但对方并未结恶缘于打枪人,故此恶因在无其他的“缘”起前,就不会获恶果。如果这样总结“缘”,或许可以将许多人讨论佛教因果报应时产生的边缘问题解开。
佛教有(并非所有教宗)“临终一念,可定来世”的说法,指临终时,若抱有某个特定指向的强烈意愿,且此时并无其他杂念,则轮回可受此意愿的影响。如净宗提倡放下经卷,一心只念“阿弥陀佛”,念到心中唯此一念,届时必将往生极乐世界。此可视为将“缘”置于“因”之上的典型,因为如此往生当属“带业往生”,是置“业(此生所做各种善恶因)”于不顾的。
再向世俗上靠,首当以善念待人。因善念往往能结善缘,能否得善因尚且不论,结了善缘,更易得善果报。此又是我一以贯之的“投机论”之延伸——成本回报率高也!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世上尚不被人类认知的现象很多,“缘”也应是其中之一。文革串联时,我曾与同行同学们在贵阳偶谈及某一未与我们同行的同学,谁知随后我们就在附近看到了他,当时我们双方都惊诧不已。要知当时同学早已三五成群各闯一方,彼此已久无联系,在贵阳这样一个数千里外的中等城市巧遇,且又恰发生在我们议论他后不久,不能不相信冥冥之中已有所安排。相信有年龄、有足够生活经历的人也能在自己往事中回忆起类似的巧合。这些巧合,我当然也要将其归类于“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