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分类中,佛教属于多神论,即在佛教理念中,“佛”是无量数的,如愣严经所述“运灌十方微尘如来”(十方世界中如来佛如微尘般多)。多神论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最突出处,其中隐含着佛教的宇宙观,即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智慧生命遍住宇宙各处,我们所住的地球仅是这个智慧生命集合体中的很小一部份。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宇宙始于大爆炸,自一个奇点发展到现在的浩瀚宇宙。根据霍金《时间简史》中介绍,宇宙就此永远膨胀下去,还是到达一个极限后塌陷回去最后返回那个奇点,目前的科学暂无定论。而根据佛教理论,站在时间角度,世界分别有大、中小劫之说,其中的大劫,换算成现代时间尺度大约相当于6万亿年,大爆炸发生至今约170亿年,距膨胀结束还很远呢。其中的中劫,应指一个星球赖以存在的恒星死亡,居住在此星球上的智慧生命所面临的灾难。中劫大约周期为120亿年,参考地球目前已约40亿年,尚在中青年期。小劫则指星球上造成大量死亡的灾难,如气候异变、全球性战争、火山地震等。
现在回过头来再将现代宇宙理论与佛教理论对照就可看出,宇宙中所有均在轮回中:宇宙回到奇点是必然的,再次发生大爆炸也是必然的。恒星死亡是必然的,死亡后经重新聚合,再以超新星形式出现也是必然的。那么,居住有智慧生命的卫星必也逃不出轮回命运。这一规律,在佛经中被论述为“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此言大意是:众生误将短暂的世界视为永恒,由此产生妄念,再以妄念对待生死。
还有一段经文进一步论述了我们所在的地球。原文一时无从查找,我只记得大意是:佛言,我们的上下前后左右各居住有什么名号的佛。此处重点在“下方”,按佛教理论,地下是地藏王菩萨“领导”处,故此处之“佛”必不是指地下,而是指“地”的下方,也即从佛讲经处穿越地球后再下,那里还有一个智慧生命居住的地球。这样,既然我们的地球上下前后左右都存在着智慧生命居住的星球,宇宙的真实轮廓已在这里被佛祖以当时水平可以接受的方式婉约道出。
上面是佛教对宏观世界的认识。对微观世界,佛祖也有一定的表述。大意是这样的,在愣严经中佛让阿难抓起一把沙子,问他,若你有能力一直向里面看进去,试想会看到什么?阿难答还是沙子。佛祖叹曰:那是你无法看到里面,若你真的能看到,你会发现什么都没有。
我们知道,沙子的密度大约每立方厘米5克,世界上最重的物质密度也不超过20克。而中子星的密度已达每立方厘米上亿吨,黑洞的密度更是远远超过中子星。中子星指站在中子角度彼此间已无空隙,而黑洞很可能其中的基本粒子间全无空隙。若将中子星视为一块铁,则沙子中的物质应比空气还要稀薄。如果人能缩小到原子那么大小,站在沙子里面,确实基本是什么也看不到的。
这就是佛祖在2千多年前告诉我们的世界真相。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水平,能介绍到如此程度已殊为难得。
这也是我信仰佛教的一个主因。曾接受过高等理科教育,凡事习惯于现代科学观思维的我,将其他宗教经典与佛教经典比较后,很易接受轮回理论,因其是宇宙至今尚难驳倒的事实。宇宙如此,人世自然也应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