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9号起,创业板出现了一波时间已近一个月、上涨已近170点的反弹,其间甚至连个像样的回调浪形都未形成,30分钟及以下级别出现顶部时,仍不管不顾地强力上冲。这种强势,几近于去年12月底至今年2月初那波。参考那波上涨近300点,是否此波反弹至此才涨了一半呢?
先从大浪形上比较:彼次我不称其为反弹,盖因其乃自585点起的大上升浪之一部分,上升势头仍在。再者,彼时正值年底前吃饭行情期,社会基础亦较好。而此波之所以我称其为反弹,一是前面的下跌在日线上已走完了7浪,下跌已充分,且周线上亦已与彼时的起步点形成双底,貌似可以重起大的上升浪,但周线的技术指标上尚不具备重起上升浪的条件。二是考虑到现今面临的IPO,新股市盈率较老股低得太多,客观上制约了老股估值上行,故新股上市后,应对指数有逐渐累积的负面影响(即使考虑到新股对指数的正面作用)。综上,我判断此波反弹属周线级别2浪强反弹的概率偏大,再创新高的可能偏小。
再以沪指为参照系比较:彼时创业板的起动,是在沪指即将形成双顶之时,是活跃资金重找战场的结果。沪指12月4号交易量达1355亿,而创业板12月6号起动日的量能仅205亿,在创业板上升过程中,所增加的量能远小于沪指减少的量能,见顶时的量能也不足500亿,即上升所需增量仅占沪指缩量的一半,故即使总体量能有所萎缩,但剩余的存量资金也已足够支撑彼时的上升。而近来的宏观数据表明,此波反弹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海外,内地不论是交易结算余额、ETF资金余额,还是融资总额,均处于低位,与去年底今年初的资金存量不可同日而语,在蓝筹与创业板双双上行时,资金未免显得捉襟见肘。换言之:此波因资金面不及彼时,故难成主升浪。当然,若此后政策面支持,有足够多的增量资金进场,转势亦有可能(如09年),但就目前宏观局面判断,大的放松不太可能,转势可能仍较小。
以上是以创业板前后两次上行作比较,得出此波仅是反弹而不是新的上升浪结论,最后再回到此波反弹的幅度上。去年10月份周线在1400点处留下了三根上影线,此后就回落到1200点,彼时的周量能与本周近似。由此推论:若下周起周量能能再增200亿以上,似可冲过1400点。而若欲再创新高,周量能非达2200亿以上不可。也即:从下周起密切关注市场情绪是否能进入亢奋状态,此决定是否有足够的增量资金进场。若非如此,则再次在1400点上方形成上影线的可能不小。
还会有一种可能:正如我以前在微博中曾戏侃过的那样,股市是狗,上层是主人。在调结构的大环境中,指望资金在根本上宽松根本不可能。但资金的本性是逐利,一旦股市出现赚钱效应,民间大量的闲散资金还是会蜂拥而入。要知道,现在仅各种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就达数万亿之多,这些资金只要流入股市百分之几,就能催生一波牛市。而目前的政策是鼓励这些资金入市的,只要此波反弹继续向上,一旦反转确立,后市将在愈来愈多的闲散资金流入推动下,涨到多少点均有可能。这是指蓝筹指数,创业板由于基数偏高,我见2千点应是其天花板,但即使如此,也有逾40%的涨幅了。这种可能借鉴于07年,在市场逐步趋于过热时,什么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等,利空也可视为利多。而上层当前正急需民间资金替代央行投放,几可确定会对过热放任不加干预。在股市走熊7年后,前期上层先借助机构撒把米,可谓成本极小。故若7月底前股市一直在总体上行,那这种可能就逐渐成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