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不同阶段总会冒出一批赶时髦的企业,所谓赶时髦,就是什么行业火就介入什么业务,什么概念火就披上什么外衣,完全不顾及自身的背景、愿景和实力。这种赶时髦的公司,尽管在某一阶段股价会遭到爆炒,但流行风一过,往往成为昨日黄花随风吹落...实际上,从不赶时髦的上市公司才是好公司!
大部分赶时髦企业,都是危险企业
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常见赶时髦的公司,前几年矿产资源火的时候收购矿业,后来房地产火爆的时候又涉足地产行业,再后来文化传媒成为“国家支柱产业”的时候又投资兴办文化传媒企业,如今新兴互联产业红极一时的时候又大手笔介入新型互联产业...这样的企业像走马灯一样变换着主业,像换季的女人一样频繁更换着外衣,股价更如同舞台上的小丑一样上蹿下跳,而反观它们的业绩,变脸却如翻书一样快...这样的公司尽管在二级市场中一度成为投资人瞩目的炒作标的,但珺沧海要说的是,这样的企业往往不是什么好企业,相反,大多是危险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要么是经营有问题,才频繁更换主业;要么是不踏实的企业,所以才不断追逐新行业;有的甚至面临山穷水尽才不得已追求转型;更有甚者,恐怕是为了找个由头拉高股价之后别有用心。所以,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不是什么好企业。如果不是A股特有的卖壳、借壳、蛇吞象、反收购等把戏,早就成为市场的垃圾被人唾弃。A股的制度将面临重大改革,垃圾早晚会变成垃圾,绝不会因为换一次外衣就能从垃圾变为宝藏。
不赶时髦的公司才有可能是好公司
优秀的企业,一般主营业务运转良好,即便有尝试性参股或者跨行业收购,也是一种战略运营储备,绝不会频繁更换主业,换句话说,主营业务运转良好,不需要赶时髦并购重组。如果是一家经营正常的企业,一般不会频繁跨行业并购重组,更不会为了一时利益而一掷千金,而是继续在本行业进行深度挖掘。有句话讲的好,“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无论身处的是什么行业,只要不是全行业被彻底淘汰,那么优秀的企业永远能够安身立命。真正的好企业和高瞻远瞩的企业家,发现未来有潜力的产业,一定会先人一步战略性提前介入,正所谓“快鱼吃慢鱼”,而后才是“大鱼吃小鱼”。这样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绝不会赶时髦进行重组,赶时髦的企业,往往都是面临生存压力甚至已经步入困境的企业。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改换门庭脱胎换骨,并且带来经营业绩的好转,但这样的企业绝对是凤毛麟角。一般来说,赶时髦介入某领域,往往是新行业的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如果追随者能够一跃居上,那说明这个行业的门槛太低,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有前途的行业;如果仅仅是跟随新行业喝口汤,那又有什么意思呢?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意思呢?行业的领导者,一定是多年专注的企业,在本领域多年来深耕细作精益求精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它会赶时髦吗?
伟大的企业,共同的特点在于专注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或者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沾花惹草捕风捉蝶,到头来一无所获,在现实的教育下,才静下心来钓鱼,终究有所收获。做企业何尝不是如此,赶时髦的企业就如同那只不安份的小猫,看到人家矿业赚钱于是涉足矿业,看到人家地产滋润就投资地产,发现传媒将受到国家支持又参股文化传媒企业,羡慕新型互联产业风生水起又急不可耐地步阿里后尘,说要做第二个马云,岂不可笑...这样的企业到最后往往一无所获。伟大的企业,绝对不会赶时髦,要么高瞻远瞩战略性提前介入新领域,要么心无旁骛专注经营既有产业,他们不因循守旧坐吃老本,而是不断深入和精进,最终占领行业制高点。苹果和乔布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专注于智能手机,微软和比尔盖茨伟大就在于专注于操作系统,华为和任正非伟大就在于专注于通信和IT装备...专注不等同于固守,他们专注于某领域,但在领域内却不断创新,成为本领域绝对的Leader,而不是追随者。而那些大追时髦的公司,无论怎么追都是行业的追随者,一旦行业经受冲击也必将是第一批倒下的企业,如果他们不再具备追时髦的资金实力,那么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死亡,或者是被其他竞争者并购。
对于投资来说,无论在一级还是二级市场寻找投资标的,都应该寻找哪些伟大的企业,而不是浮躁地追逐市场中的跳梁小丑。赶时髦的上市公司或许是一时的好股票,但不赶时髦的公司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上市公司!
———————————————————————————————————————————————
珺沧海提示:
如果您喜欢珺沧海的博文,就请为珺沧海“加关注”。这样,沧海有新博文,您就能通过博客第一时间发现并阅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