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对“大单元”的N个理由

(2024-03-22 10:06:05)
分类: 有效课堂

以下文章来源于我在小学教语文 ,作者李竹平

反对理由1:单篇教学都还没有搞清楚,搞“大单元”就更是瞎子摸象了。

点评:单篇教学还没搞清楚,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欠缺,无法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可以把责任推给课程标准和教材,但直接对学生负责的是教师,把单篇教学搞清楚再走进课堂,这是为师者应该坚守的底线。这一反对理由将单篇教学与“大单元”教学相对立,想当然地认为(肯定不是基于实践的判断)大单元教学是排斥或忽视单篇教学的。按照这样的逻辑做判断,那么单元整体教学也是与单篇教学水火不容的。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单元整体教学也好,大单元(整体)教学也好,用好单篇文本都是基础,是应有之义。如果能够从整体上来做考量,我们还会发现,无论是单元整体教学,还是大单元(整体)教学,恰恰是促进教师在整体视角下,有目的有逻辑地用好单篇课文的极佳凭借或指南。

反对理由2:课程标准中没有“大单元”的提法,教材也不是按大单元编写的。

点评:先说“教材也不是按大单元编写的”。提出这一反对意见的人,错误地把“大单元”当成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与现行教材按“单元”形式编写的“单元”当成同一类概念。实际上,“大单元”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作为教学理念,追求的是深度理解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方式,体现为情境任务驱动、内容的整合运用和教学评一体化等。也就是说,教材单元内容和目标落实,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大单元教学是选项之一。所以,不存在“教材按大单元编写”的说法。同理,课程标准只提课程理念和大方向的教学建议,一般不会提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模式——教无定法,科学适切就好。赘述一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通知》中有这样一段话:“统筹推进区域教学改革。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等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形成指向问题解决的实践成果,指导学校解决课程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动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转化落地。”你瞧,教育部的文件中提到了“大单元教学”呢。

反对理由3:老祖宗的好方法足够了,干嘛整个“舶来品”!

点评:不知道这些人口中的“老祖宗的好方法”指的是哪些。若果真如其所言,从近代以来的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几乎都是在做无用功。“老祖宗”嘛,最起码也得有一百多岁了吧,否则肯定不能称为“老祖宗”。谁都知道,“老祖宗”的理念和方法里,的确有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瑰宝”,比如教育上的因材施教原则;可是,如果“老祖宗”的理念和方法“足够”了,为什么会出现近现代史上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积贫积弱的状况?再看看当下,为什么我们在科技和创新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难道除了大家都知道却不能说的原因外,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滞后不是重要原因之一吗?至于“舶来品”,真不想讨论啊!难道你拒绝计算机、飞机、手机……拒绝马克思主义……拒绝现代的分科教学、班级授课制……吗?向先进、优秀者学习也成了原罪吗?心胸宽广,好学上进者,绝不会排斥“舶来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啊,这不是我们的传统智慧吗?

反对理由4:“大单元”教学一个单元要花更多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点评:目前到底怎样的实践操作方式才是“大单元”教学,的确莫衷一是,做法各不相同。崔允漷教授强调大单元教学的几个关键词是“大情境”“大任务”“大概念(大观念)”等,其中“大概念”指的是目标定位(突破知识和技能目标,在知识和技能运用的基础上达成规律性、观念性的理解),“大情境”“大任务”指的是教与学的凭借、载体和方式方法。大单元教学还强调“内容的整合”,有很多老师就简单地理解为“整合更多的内容”,把单元的内容容量变大。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整合”的应该是目标落实所需要的内容和资源,有可能仅仅只需要整合教材单元已有的内容。在教材单元基础上,以“大单元”的名义于内容上做加法的实践,并不是“大单元”教学的科学选择。运用“大单元”教学方式来组织教材单元的教与学,目标定位准确(核心素养目标),情境任务设计适切,学生自主学习得到凸显,教学评一体化得到落实,实际上应该效率更高,需要的时间更少。也就是说,“大单元”教学应该更省时高效了,而不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单元的教与学。这是笔者几年的实践得出的结论。实际上,因为教学方式固化或落后,很多所谓一篇篇的“扎扎实实”的教和学,耗时多,效率低,学生越学越呆板,越学越不会学,这是大家都清楚的。

反对理由5:一线老师只需要老老实实教书就好,“大单元”等新概念是折腾一线老师。

点评:对于教师来说,“老老实实”一词并不是褒义词,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启思”,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善思考和敢探索敢创新的人,这样才能培养出有思想有智识能担当能创新的学生、人才。一个新概念就让老师望而却步,还谈什么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学子呢?不排斥新概念,积极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去理解新概念,才是教师应有的姿态。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新概念往往反映了人类的新认识新成就,比如“引力波”“AI”“星链”等等。再说了,“大单元”是新概念吗?不是。一百年前这个概念就出现了,而且出现在民国时期中国教育者的著作和实践中。只不过,这个概念的内涵有所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