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写教案走向深度备课

(2024-03-05 16:59:54)
分类: 有效课堂
从写教案走向深度备课
我认为备课是有阅读思考、撰写教案、作课件、技能训练/内容消化/目标/知识点理解四部分组成。即先读(思)再写,写后入脑。
1、撰写教案前重在阅读思考。研究课标、研读教参、研读教材(文本)、阅读教材分析、研究课后习题试卷,研究学情(学生知识、能力、经验、思维起点与新授内容逻辑起点之间关系)。
2、撰写教案。依据课程资源、学情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重在解决这四个问题: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学会了没有?新教师写祥案,老教师可写简案,提倡用活页教案,可以借鉴优秀教案或再去年教案基础上增删修补。
3、作课件(设计微课程)、设计导学卡、整理编写资料。它是实施教案的附助工具、手段。
4、技能训练:语文、英语对要求有感情朗诵内容自己要先练一练,理化生实验提前做一做,只有这样,教师课堂示范时才有底气。
4、内容消化、目标清晰。对教案上内容要融会贯通、熟记于心,即上课时要脱稿。同时对课标、教参对知识点层次的要求、实施策略了然于心。
我认为深度备课的关键应放在技能训练与内容消化方面。
学校备课检查不能与写教案划等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工作经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