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孔说说两胁胀痛

(2023-10-10 10:10:57)
分类: 肝-胆--癌症

   ,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胁”现代又指两侧下胸肋及肋缘部,肝胆胰所居之处。

   两胁疼痛病因不同,疼痛表现也不相同。如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刺痛、跳痛、牵拉样疼痛等

   右侧右胁部(即腋下往下摸的肋骨部位,也就是肝区)出现游走性的膨胀疼痛,常见于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等病证,而不同病证的证候各有不同。

  西医认为两胁胀痛是

1 肝脏疾病:常见的有肝炎、肝脓肿、肝硬化等疾病,肝脏疾病导致肝脏体积增大,可能会牵拉肝包膜,刺激肝脏神经,导致肝区出现疼痛;

2、胆囊疾病:常见的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胆囊位于肝区的右下方,当胆囊发生疾病时,比如胆囊炎,炎症刺激胆囊神经,再加上炎症刺激胆囊壁,可以引起胆囊疼痛;

3、肋骨疾病:常见的有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等,肋软骨炎的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肋软骨局部营养不良等有关系,肋间神经痛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都可能会引起上述部位的疼痛;

4、心脏疾病:比如心肌缺血,常见于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一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前区出现疼痛,可放射至肋部,引起疼痛。

   中医认为两胁胀痛是

  肝气郁结

  以两胁胀痛为主,疼痛游走不定,常因情志异常而加重,可能伴有胸闷、食少嗳气、苔薄脉弦等证候。

   病因:多是由于情志抑郁,或大怒伤肝,导致肝失疏泄,引起气机不畅,气机阻滞,而肝经分布于两胁,从而出现两胁胀痛

     肝气郁结的人 我们的可以搓一搓期门穴,日月穴,章门穴

   期门穴(肝的慕穴),理肝气、解肝郁,疏通气血、消气护肝

   期门穴主治:肝胆疾患、脾胃疾患、胸胁疾患、妇人疾患

   日月穴(胆的墓穴)

   章门穴(脾的墓穴)

    搓的方法:双手揉搓胸部肋骨  每天搓10分钟

  老孔建议:曲泉穴(肝的合穴),肝俞

   肝郁气滞:

   两肋胀痛伴有腹胀,腹痛等提示体内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气机不畅

   ------指太多了,虚------就是不足,通常实指肝火旺,气多。

   虚指头昏眼花  耳朵听不清,做噩梦等,中医叫做怕,或恐,或不安(出现情绪是不是肝虚)

   出现“实”,就要泻火,找肝胆经痛点按揉或敲打

   中庭穴:理气宽胸,消肿上呕

   肝气乘脾:

   肝管着脾,但是如果肝气太盛,抑制了脾的功能,表现为目赤红肿,头晕,面红,消化不良,用手按无效果,得吃平肝火的药.如吃参苓白术颗粒、丹栀逍遥丸、疏肝理气丸

    肝气乘脾证,中医病证名。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胁胀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肝胆湿热:可出现两胁胀痛的表现,同时伴有口苦、胸闷纳呆、恶心欲呕、小便黄赤,或目黄、身黄、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证候。而女性患者还可出现白带增多、有异味、阴部瘙痒、淋浊的表现

  病因:多是由于外来湿热内扰,或饮食所伤,导致脾失运化,引起湿浊中阻,湿气郁积化热,湿热蕴结,造成肝胆疏泄失调,从而出现两胁胀痛

  肝痛: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前面大部分被肋所掩盖,仅在腹上区的左、右肋弓之间,有一小部分露出于剑突之下,,直接与腹前壁相接触,因此肝痛位置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肝病引起的疼,应该是在右肋骨下面,出现隐隐的疼痛,可以通过做肝脏的B超检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主任医师何好臣认为

   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且与脾、胃、肾相关。既可气滞及血,又可血瘀阻气,以致气血同病。主要分为以下16个类型。

1、肝郁气滞型;

2、湿热蕴结型;

3、湿热蕴结型;

4、血瘀阻络型;

5、肝阴亏虚型;

6、寒积里实型;

7、肝经虚寒型;

8、肝火动血型;

9、邪客胆络型;

10、肝胆湿热型;

11、瘀血阻络型;

12、肝络失养型;

13、死血瘀滞型;

14、跌扑血瘀型;

15、肝气亏虚型;

16、肝脾血虚型;

症状

1、肝郁气滞型症状:情志抑郁,善太息,嗳气后觉舒,两侧胁肋或少腹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部,或有乳房胀痛,且情绪激动则痛剧;伴有纳呆,脘腹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2、湿热蕴结型症状: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伴有身热不扬,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苦口干,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3、血瘀阻络型症状: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入夜更甚,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4、肝阴亏虚型症状: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伴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寒积里实型症状: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

6、肝经虚寒型症状:肝虚寒。

7、肝火动血型症状:若怒气伤肝,因而动火,胁痛、胀满、烦热,或动血者。

8、邪客胆络型症状:邪客于足少阳之络。

9、肝胆湿热型症状: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10、瘀血阻络型症状: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11、肝络失养型症状: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12、死血瘀滞型症状:死血日轻夜重,或午后热,脉涩或芤。

13、跌扑血瘀型症状:凡跌仆损伤,污血必归胁下故也。其症昼轻夜重,或午后发热,脉短涩或搏,其人喘逆。经云: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是也。

14、肝气亏虚型症状:胁痛者,悠悠不止,耳目善恐。

15、肝脾血虚型症状:寒热胁痛者。

 老孔建议:两胁疼痛,赶紧去医院早发现,早治疗。

     1  吃药为主,2按摩理疗为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