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枝芍药知母汤---------痛风最锋利的方子

(2023-04-10 17:34:42)
分类: 高血糖,高尿酸(痛风),高血

   《黄帝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痛风之病机特点如下

1.湿邪为基础

痛风患者多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受累关节、肌肉常麻木重着肿胀,且舌质偏淡,苔白厚腻,正合湿性重着黏腻难去之特点,故湿邪为痛风发病之基础。

2.寒邪为关键

痛风发作时常关节疼痛难忍,且固定不移,与寒主收引、其性凝滞之特点相合,故寒邪为发病之关键。

3.风邪为诱因

   临床上,痛风患者常因天气变化或受风而发,且关节疼痛常有游走的特点,时而这个关节疼痛,时而其他关节又疼痛,正合风邪善行而数变之特点,故风邪为发病之诱因。

  有风,有寒,还有湿。三种邪气狼狈为奸,侵犯关节,导致关节发僵发硬发痛,关节不灵活,甚至肿大,变形。最厉害的一招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配伍特点如下

1.祛湿三焦分治:方中麻黄、生姜发表祛上湿而宣痹,白术健脾祛中湿而除痹,知母利下水而消肿。

2.止痛温通为主:中医学认为,不通则通,通则不痛。痹病之痛乃是由于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不通而致,那么何以为通呢?气血之通赖之以温,气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故痹病止痛当以温通为主,方中桂枝温经通络,附子温阳除痹,即是此意。

3.祛因防风有功:根据病机分析可知,风邪为痛风发病之诱因,风邪善行于周身,呈骨节游走性疼痛。方中防风祛风胜湿,《神农本草经》认为,防风主“风行周身,骨节疼痹”。

4.缓急芍甘必用:中医学认为,诸病之规律:初病在气,久病在血。痛风多呈慢性,且反复发作,故必有血闭而不行,即血痹也。《神农本草经》认为,芍药可除血痹。心主血,肝藏血,芍药秉木风而治肝,秉火气而治心,故除血痹。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12克,白芍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炮附子10

   桂枝1020g、芍药1020g、甘草36g、麻黄615g、生姜1020g、白术1020g、知母1020g、防风1020g、附子1020g。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

    1.剧烈的关节痛、伴关节肿。

    2.恶风发热、有汗或汗少。

   3.身体消瘦,面色暗黄或有浮肿,脚浮肿。

应用

    1.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痛风、骨质增生症等以关节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时可用本方。

    2.其他方面如马尾神经炎、下肢静脉血栓、结节性红斑、关节型银屑病、内耳眩晕症、肺心病合并心衰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赵亮老师治疗痛风医案

患者左踝关节肿痛微热,按之没指痛甚,口干夜甚,无口苦,大便231次,质软,小便短赤,怕冷怕风,腰酸痛,因疼痛而纳眠差。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

  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四妙散加味

   麻黄10g,桂枝20g,知母30g,白芍15g,防风15g,生石膏40g,怀牛膝30g,生姜5片,独活15g,制附子15g,炒苍术20g,桑寄生30g,细辛10g,薏苡仁30g,羌活15g,黄柏15g,炙甘草10g3剂,水煎两遍,每遍都是大火煮开改小火煮1小时以上去上沫,将两遍所煮药水倒一起混匀,1日之内当茶饮。

二诊:服上方3剂,患者左踝关节肿胀消失,疼痛亦明显好转,腰酸痛缓解,怕风怕冷已解除,口干明显改善,小便淡黄无热感,患者感激不尽。遂调整处方,知母减为15g,石膏减为20g,余药不变,嘱继服7剂。

三诊:患者精神可,无乏力,自诉诸症皆除,甚为感谢。为防止患者复发,遂调整处方如下。麻黄5g,桂枝10g,知母15g,白芍10g,防风10g,生石膏15g,怀牛膝30g,生姜3片,独活10g,制附子10g,炒苍术15g,桑寄生15g,生薏苡仁30g,炙甘草10g14剂,水煎当茶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