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2023-03-26 17:40:39)
分类: 胃,肠,便秘,痔疮,胰腺,脾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损伤导致胆汁反流胃部的疾病,是一种慢性胃部疾病。胆汁反流性胃酸大致分为两种,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通常伴随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可能会累及胃肠道,食管,呼吸道等。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通常单独发生。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常会出现消化系统方面的症状。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除了消化系统方面的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其他系统症状。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早期会出现食欲下降,恶心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会出现腹胀,胃灼热症状。继发性患者可能会累及食管,使患者出现食管烧灼的症状。

   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物有很多,大致分为六类,分别是促胃动力药物、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调节胆汁成分药、增加胃窦动力药物、消除幽门螺杆菌药物。

1、抑制胃酸:抑酸药例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或拉夫替丁、西米替丁等,有效抑制胃酸过度分泌造成对胃黏膜刺激;

2、保护胃黏膜:保护胃黏膜药物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磷酸铝凝胶或胶体果胶铋胶囊等,在胃黏膜上形成保护膜,让胆汁不能够直接损伤到黏膜细胞,减少胆汁或其他药物食物对胃黏膜的损伤;

   常用药物:如铝碳酸镁,它吸附胆汁、吸附胃酸而形成一层保护膜。

3、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莫沙必利、盐酸依托必利等,促进胃肠道正向蠕动,控制反流;

  让胃通过收缩把胆汁推下去,让其在胃里面存在的时间很短,对胃黏膜的损伤会减少;

常用药物:多潘立酮(吗叮咛)、马来酸曲美布汀、莫沙必利、西沙必利等

4、抗生素:对于一些伴有细菌感染或者肠道菌群紊乱的患者来说,比如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要联合相应抗生素来控制病情。

5 、把胆汁毒性降低,因为胆汁会起到损伤黏膜的作用,可以降低胆汁毒性,水溶性胆汁酸对黏膜没有损伤,脂溶性胆酸可以跟胃黏膜细胞相结合损伤胃黏膜细胞,可以用熊去氧胆酸这类药,增加水溶性胆酸的含量,减少脂溶性胆酸的含量,降低胆汁毒性作用;

     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1.胃火上炎型,用清胃散加减。胃脘灼痛,腹胀,反酸,烧心,心烦易怒,口干苦,药用:代赫石、竹茹、枳壳、半夏、升麻、黄连、当归、生地黄等。

2.肝气犯胃型,用四逆散加味。胃脘胀痛或痛连两胁,遇情志不遂则诱发或加重,嗳气或矢气则舒,易怒善叹息,药用:柴胡、白术、郁金、半夏、陈皮、香附、佛手、金钱草。

3.胃阴不足型,用芍药甘草汤加味。胃脘灼热隐痛,胃中嘈杂,纳差,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药用:白芍、甘草、沙参、麦冬、乌梅、法半夏、炒枳壳等。

4.寒热互结型,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胃脘痞满疼痛,口疮便溏,口干口苦,畏寒肢冷,泛酸或嗳气呃逆,药用: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炒白术、枳壳、郁金、蒲公英。

5.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肝、胆相关,取穴以肝胆经、胃经穴位为主,常取肝俞、胆俞、胃俞、中脘、胆囊穴、足三里为主穴。伴肝气郁结重者加日月穴,伴胆胃郁热者加阳陵泉、内庭穴,胃气上逆者加承满穴,伴脾胃虚弱者加脾俞、三阴交穴。

  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是胃气不降、肝胃不和、胆热犯胃的表现,给予降逆和胃、疏肝利胆,疏肝理脾、健脾和胃,兼有肝气郁结,常用方子为柴胡疏肝散。生活起居调控、情志疏解很重要,因此日常生活调理情绪问题很重要。

   调理脾胃为主。比较常用的药物有香砂养胃丸、舒肝和胃丸

  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患者是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横逆犯脾,导致脾湿和降、脾胃功能受阻、胃气上逆而导致胆汁反流到胃、反流到食管里。这时患者可出现易急、生气、情绪不稳定、呃逆、胃部有胀满,可有疼痛、烧心、口苦等症状。

   孔祥新认为胆汁反流,一般肝都不太好,肝气郁滞

    前期: 加味逍遥丸+气滞胃痛颗粒+拉唑类

    中期:柴胡舒肝丸+加味逍遥丸+熊去氧胆酸

    后期:心态+饮食+适当运动+药物

  个人习惯养成:

1、饮食习惯:不可过多过饱,应当少量多次进餐。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或油腻食物,如胡椒、葱、姜、辣椒、炸鸡、火锅等;

2、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尽量不吃宵夜或睡前3-4小时不进食,且餐后不宜马上平躺,尽量或坐或站,以防反流加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