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肝药的类型2

(2023-01-27 11:57:47)
分类: 肝-胆--癌症

1、维生素及促进代谢类药物

保肝机理: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保持代谢所需各种酶的活性。代表药物有代表药物有各种氨基酸制剂、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辅酶A ATP FDP 、门冬氨酸钾镁等。脂溶性维生素剂量大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除维生素K外,一般不用。

临床应用于各种肝病所致的维生素缺乏、物质代谢低下、能量代谢低下、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

2、肝细胞膜保护剂

保肝机理:特异性地与肝细胞膜结合,起到稳定、保护、修复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协调磷脂和细胞膜功能、降低脂肪浸润、增强细胞膜的防御能力。代表药物是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

临床应用于以膜损害为主要损害的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中毒性肝炎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解毒保肝药物

保肝机理: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解毒功能;或者络合重金属,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物由尿排出,增强解毒功能。代表药物有肝泰乐(提供葡萄糖醛酸)、硫普罗宁(凯西来)(提供巯基)、青霉胺等。

临床分应用:(1)治疗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和重金属中毒性肝损伤;(2)用于食物或药物中毒。          

4、抗氧化剂

保肝机理:(1)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保护肝细胞内线粒体内的含巯基酶类的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防御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2)加速酒精在体内的排泄,防止甘油三酯堆积,抑制过氧化物产生,促进坏死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3)促进重金属盐的排泄。代表药物有谷胱甘肽、硫普罗宁、Vit E

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和重金属中毒性肝损伤。

5、抗炎类药物

保肝机理是通过各种机制发挥抗炎作用,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代表药物主要为甘草甜素制剂,如复方甘草酸胺(强力宁)、甘草酸二胺(甘利欣)、复方甘草甜素(美能)、天晴甘美。

临床应用于各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引起肝脏损伤的原因虽然复杂多样,但最终的肝脏炎症反应却是产生肝脏损害的共同通道,因此,在临床中,抗炎类保肝药物具有一定的地位。

6、利胆保肝药物

保肝机理是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胆汁淤滞。代表药物有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熊去氧胆酸(优思弗)、茵栀黄(中药)等。

临床应用于治疗自体免疫性肝炎以及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各种胆汁瘀积症。

7、促进肝细胞再生药物

保肝机理是刺激正常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或促进肝细胞膜再生、促进肝脏代谢。代表药物有促肝细胞生长素、易善复、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临床应用于重症肝病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

8、降酶类保肝药

保肝机理是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从而加强对四氯化碳及某些致癌物的解毒能力。代表药物有联苯双酯(百赛诺)和双环醇片。因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作用不明显,有学者认为无保肝作用。因降低ALT作用肯定而对AST作用不明显,有认为降酶为中和血清中ALT,无保肝作用,不建议常规应用。

临床上基本少用。

9、改善肝脏微循环药物

保肝机理是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肝细胞血供,改善肝细胞营养,有利于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代表药物有前列腺素E1、中成药丹参等。

临床应用肝切除术后肝脏循环障碍、肝脏缺血在灌注损伤等所致肝功能不全及肝移植术后。

10、激素类保肝药

保肝机理是抗炎、抑制免疫反应、利胆等综合作用。代表药物是地塞米松。

临床应用于FHF、肝内胆汁淤积、慢活肝、肉芽肿肝炎和肝紫癜病

11中药像降酶作用比较强的五味子及这类制剂,还有水飞蓟素、茵栀黄制剂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