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酸性咽炎--------咽喉部不舒适,有烧灼感

(2022-10-25 16:45:08)
分类: 胃,肠,便秘,痔疮,胰腺,脾

中医认为其原因:胃气上逆,上冲咽喉

治疗:六腑以通为用。升清降浊,清痰火、健脾和胃,

   吞咽者。肝也。肝阴不足虚火上炎。正克脾胃。反克肺心。上劳肾阴。故滋肾阴,降肝火,生脾胃阴。润心肺

   升清降浊:

  升清降浊是脾和胃的生理功能,脾的特性是主升清,胃的特性是主降浊。脾的升清功能正常,营养物质才会输送到全身。胃的降浊功能正常,才能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1升清:脾气运动的特点就是升清,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后,上输于心、肺、头目等器官,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来营养全身。脾的升清功能正常,营养物质能够吸收并且进入到身体的脏腑组织、肌肉骨骼,才能保证人体健康。如果是升清功能失常,脾气不能升清,就会表现为消化不良、气血亏虚、全身疲乏无力、头晕目眩等症状;

2、降浊:食物进入到胃以后,会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再下行进入到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这也就是所说的胃主降浊,与脾的升清是相对应的。同时通过胃的降浊作用,还能够将小肠内的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通过大肠的蠕动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若是降浊异常,则可出现腹胀、腹泻便秘、恶心等症状。

   升清,指上升的清阳之气;降浊,指下降的浊阴之气。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和上输于心肺;胃纳饮食经腐熟而下注小肠,其糟粕由大肠传导而出,其水液部分由膀胱而排出。

   清升浊降,气机通畅,才能维持机体的营养代谢。若脾胃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见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症。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相表里,相互协调,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脾升胃降,是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所以升清降浊的方法主要是以调理脾胃气机为主。

   如果有神思倦怠、肢体乏力、少气懒言、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等症状,考虑是脾气虚。可以选用补中益气丸或者人参健脾丸来调理。

  如果有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苦口干口臭的症状,考虑是胃肠湿热、胃失和降。这种情况在治疗上主要是以清热利湿为主,可以选用藿香清胃丸来调理。

  如果有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胀满、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泻便溏等。可以选用人参健脾丸,该药是补药,所以如果不是虚性的体质,一般不建议使用。服药期间忌进食难消化的食物,感冒发热的患者不能使用。

  如果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等。香砂养胃丸还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老年性肠功能紊乱。

   参苓白术散的功效是补脾胃、益肺气、升清降浊等。经常用参苓白术散治疗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比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参苓白术散药性平和、缓缓建功,患者可以长时间服用,对身体没有损伤,而且应用范围比较广

   升清降浊汤:陈皮9清半夏6茯苓 薏苡仁 车前子各9枳壳 生荷叶各3

   方解:陈皮、清半夏、茯苓祛湿化痰;薏苡仁、车前子清热利湿,引湿热浊邪从小便而出;枳壳宽中下气,行痰湿,消痞满;荷叶引胆中之清阳上升。诸药合用,共有祛湿化痰,升清降浊之功。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以下六个措施就是升清降浊的具体方法:

一是“饮”。每天早晨起床,喝一杯淡蜂蜜水。蜜水不能太甜,淡淡的甜最恰当,这样可以给身体补充水分又滋润肠胃, 预防便秘。然后最好再喝一杯白开水,继续冲洗肠胃。每天至少要喝810杯绿茶 ,并坚持每晚睡前、夜半醒时饮一杯白开水。既起到了“内洗涤”、“稀血液” 的作用,又刺激了胃肠道,利于软化粪便通大便。每天喝一大杯酸奶( 200毫升左右) , 有利于调节肠道内的有益菌群。

二是“调”。调节饮食。人到中年以后,胃肠道功能随之降低,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这样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及肠道排泄。要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粗粮)品、类、青菜、白萝卜、芹菜、丝瓜、菠菜、海带、西红柿、苹果、香蕉、梨等,每天可适当选择其中几种食物搭配食用,以刺激肠道蠕动,加快粪便排出。还要讲究调节精神,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三是“呼”。早晚各做一次腹式呼吸,时间为15分钟,使小腹、腰背部有发热感觉。随着腹肌的起伏运动,胃和肠的活动量增大,消化功能也得到了增强,对糟粕的排斥更加彻底。

四是"揉”。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 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五堤“动”。适度运动,天早晚慢跑、散步,促进胃肠道蠕动,利于升清降浊。

六是“排”。定时(早晨)排便,不拖延时间,使肠中常清。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及会阴部,以保持清洁。

   温胆汤

组方:

枳实6  茯苓5   陈皮9   法半夏6  竹茹6  灸甘草3  生姜5大枣5

   药方的组成有8味,分别是制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和大枣。这8味药,都有自己擅长的功能,组合在一起,就像是我们身上的“洗痰机”一样。

   方解:我们先来说制半夏,制半夏不仅可以燥湿化痰,同时还可以对于痰饮扰胃,导致我们恶心想吐,胃口不好等等症状,起到和胃止呕的作用。

    竹茹也可以止呕化痰,但是它还可以清热除烦,对于痰热互结,导致的心神不宁,晚上失眠多梦,白天胆小怕事,可以通过清化热痰的方式,达到宁心安神的作用。

   枳实和陈皮都可以理气化痰。但是枳实的理气和化痰作用都更强一点,对于痰凝和气滞结合在一起,导致的结节,或者脾胃积滞等等,有很好的破气散结的作用。

   陈皮相对来说,理气和化痰的作用就稍弱一些,但是陈皮可以健脾,所以它还可以通过健脾,来提高身体燥湿化痰的能力。

   然后是茯苓和生姜,两味药都可以燥湿化饮,但是茯苓同时有健脾益气的功能,可以提高我们身体本身的燥湿能力,减少痰饮的产生,而且茯苓还入心经,可以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

   生姜可以温肺化饮,对于脾胃代谢不了,而储存在肺里的痰湿,可以起到化痰化饮的作用,同时生姜也可以和胃止呕,和制半夏一起,减少脾胃的不适感。

   最后是甘草和大枣,两味药都可以补脾养胃,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少痰湿的产生,同时还能调和所有药的药性,防止伤害身体。

   温胆汤整个方子既有化痰,又有清热,温而不燥,多方位化痰,洗痰,同时还补脾和胃,标本兼治。

  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健脾胃、去痰湿、清湿热

升阳益胃汤

  组方: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白芍9克、羌活9克、陈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1.5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药同用,就是大名鼎鼎的补气健脾第一方四君子汤。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味黄芪,黄芪干嘛的,它可以补气,可以把屋顶的漏洞填补上,让它不再往下滴水。

   这是第一步,健脾胃

   半夏可以化痰,痰湿粘在脏腑经络里,就像一根筷子上沾满了油星,半夏就像是清洁剂,可以把油星溶解。

   陈皮化痰的作用虽然比不过半夏,但它可以行气,使得气行则湿化。

   半夏和陈皮作为一对老搭档,一个负责把痰湿化开,一个负责把化开的痰湿往下推,往下排。

   这是第二步,去痰湿。

   泽泻利水,它牢牢地守住人体的下焦,可以把痰湿水饮导入膀胱,通过小便排出去,等于是把下水道通开。

   黄连味苦,有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句话道尽了黄连的苦味。

   不过,黄连味道虽然不好,但是它可以清火清热。身体有点儿热气了,牙龈肿痛了,口舌生疮了,只要是实实在在的火气,就到药房抓上点黄连,放到锅里熬煮,煮好以后喝下去,身体里的那股火气很快就熄灭了。

   升阳益胃汤这个方子妙就妙在它里面加了不少风药,防风、羌活、独活、柴胡都是风药,你看自然界的风一吹,是不是就感觉凉快一点,就没有那么燥热了。

   风药还能祛湿,李东垣是这么说的,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内经》里面也提到,风能胜湿。假如地上有一滩水,风一吹,很快就蒸发掉了。

   风药的加入能把这个房子里的湿热之气吹散。

   这是第三步,清湿热

   还有特别关键的一个步骤,升阳。

   升阳靠谁?就靠这几味风药。

   李东垣对于风药的认识源于他的师傅张元素,认为风药能散又能升,就像你能感受到的自然界的风一样,清扬开泄,动而不居,浮而不降。所以李东垣特别擅长使用风药,在他看来,风药的作用可不仅仅局限于祛湿,还能升阳,因为“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

  柴胡秉春气而生,春天的时候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它就带有一股升发的,向上的力量,柴胡在这个时候从地下冒出头来,扶摇直上,所以柴胡的药性也是往上走的,能把脾胃的清阳之气往上宣发。

   不过,风药药性偏燥,容易伤阴,所以李东垣这里又加了滋阴的白芍,用白芍来制约风药的温燥。

   升阳益胃汤都能治疗哪些疾病呢?

   李东垣是这么说的:“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