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舌像瞧病因

(2022-09-27 12:34:08)
分类: 经络养生,按摩,艾灸

 

第一部分  舌像主要看下面几项

   看舌体:看舌面,形态

舌面(平整、光滑、凹凸、裂纹)

 看舌面变化

 芒刺---热盛,裂纹--津液不足,阴虚内热,光滑---阴液耗损

 形态:看运动  舌形(厚薄、大小、长短、胖瘦)

运动

僵硬-----痰瘀阻络,肝风内动

痿软----气虚 热盛 阴液亏损

颤动-----肝阳上亢 热盛动风 气虚

歪斜-----肝风内动 痰瘀阻络 中风

卷缩-----热极伤阴 阳气脱爨 多属危候.

弄舌-----心脾有热小儿智能发育不良

胖瘦

胖大-----气虚  水湿

瘦瘪------阴津不足   气阴两伤

看舌质:白苔,黄苔,黑苔,干燥,润滑,厚薄,由薄增厚,由厚化薄,腻,剥。舌质(赤白、软硬、弹性)

  舌苔(厚薄、干湿、润燥、腻滑、黄白、灰黑)

白苔:厚白腻苔----痰湿   白滑苔-----寒证   白干燥苔-----湿邪化燥

黄苔:一般黄苔----热证  黄白苔-----由寒化热  黄腻苔----湿热内盛

黑苔:病邪较盛  寒热虚实

干燥:热盛伤津 

润滑:痰湿阳虚水泛

  :邪盛

  :邪衰 

由薄增厚:病进

由厚化薄:病退

腻:湿痰 食积

剥:阴液不足 胃气虚弱 正气虚

看舌边(红赤、糜烂、齿痕)

看舌色(光暗、淡白、红绛、紫青,红色---热证,绛色--热入养分,紫青---淤血凝聚)

舌脉:红()  () ()   舌下之脉,

   正常舌象

舌位居中 舌体柔软

活动自如,干湿适中

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

舌下静脉,不红不白

异常舌象

舌质:舌形 脏腑虚实,舌态:气血盛亏

舌苔:苔色 疾病性质,疾病浅深

苔质:邪正消长

  舌脉:反映寒热虚实

一般情况下:舌质第一,舌苔第二,舌脉参考

  第二部分  舌头对应五脏的关系

  补充知识: 中医把身体也分为三焦

  从头到脚至整个人身体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

  三焦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以身体中横隔为基准,

上焦是横膈上部器官,包括心脏和肺部,

中焦是横隔下部至脐部,包含脾、胃等,

下焦是脐以下器官,包括大肠和小肠等,三焦也是对六腑概念总结和阐释。

   舌头也分为三部分,依次为左(肝胆),中(肾--舌根,脾胃--舌中,心肺--舌尖),右(肝胆)

  舌头分为三焦,上焦(舌尖---心肺),中焦(舌中---脾胃),下焦(肾)

  舌尖对应的是心脏。左右对应的是胆肝。在心的上半部对应的是肺。在舌头的中间对应的是脾胃。舌根对应的是肾。

    舌尖对应心肺

    如果一个人的舌尖上有明显的红点,则可能是情绪变化过大,导致心肺有热、心火旺盛、睡眠不好。遇到这种情况,应尽量静心宁神,缓解情绪上的波动。可用竹叶、莲心等中药熬汤喝,同时少吃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舌中对应脾胃

  如果一个人只有舌中位置的苔脱落,而整个舌其他地方都有苔,应该好好关注您的脾胃,尽快到医院做胃镜检查。

  舌根对应肾、膀胱、尿道

  舌根白腻、苔厚,多半为下焦(腹腔脐以下)湿热,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涩痛或小便变红、身体消瘦、手脚怕冷、后背凉、大便溏稀,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舌边对应肝胆

  若舌边颜色偏暗,则可能是肝胆功能异常。

  1.舌胖大反映出人的脾有问题,可能为脾气虚,若伴随全身乏力、没有胃口、动辄出汗、大便偏软等症状,则表明身体抵抗力下降。

  2.舌面光滑无苔,中医称之为“光滑舌”,也叫“镜面舌”,这是由于体内阴虚内热、阴液亏虚,出现怕热、易怒、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症状,可吃些酸的食物来缓解,如乌梅、山楂等。

  3.舌苔薄而白,为外感风寒,应少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注意防寒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

  水湿重的舌像图与原因

  舌苔满布,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齿痕舌的原因,就是体内湿重,造成牙齿压迫舌头。

造成体内水湿重的主要原因是,冷饮、空调、环境、饮水过多、运动过少 。在四川、湖南等地,外界湿度大,需要吃辣椒来去湿。但在北京等地,气候干燥,吃多辣的,会上火。

第三部分  几种舌像  (看舌体,舌苔,舌质)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第四部分  舌苔  舌质解释

舌苔(苔色、厚薄、润燥)

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舌质 (舌色、舌形、舌态)

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 “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