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讲的津、液,气、血、经、脉

(2022-08-29 18:03:03)
分类: 经络养生,按摩,艾灸

  

  气就是“能量”就是让你动的东西,比如气行则血行,意思就是气走血才会走,那它就是推动的作用,气能帮助运化,比如大肠蠕动,胃的蠕动等,都离不开气的作用,如果是气不足,那么这些都会变得缓慢,就会出现血瘀,腹胀,胃胀,消化不良,胸闷,湿气重等

中医辨证里,气有气虚,气滞,气逆

气虚——就是指气不足了,气上不到头面,就是脸上白,鼻炎,头晕,气不来到脚,就会出现脚凉,香港脚,脚无力,酸软等,这就是气虚,那气虚怎么办?一般用党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等来补气

气滞——也叫作气郁,就是气慢了,气停滞,动不了,就是出现交通堵塞,比如痛经,月经不调,胸闷,两肋胀痛,腹胀等,这都是气滞,那气滞怎么办?一般用柴胡,木香,香附,郁金,青皮等来行气

   注:行气的药不能多吃,多吃就会出现乏力,头晕,因为行气的药,多少有点破气,破气就会伤血,所以就不用久服,更不要单独使用,这就是组方的作用了

气逆——就是老百姓说的“反”了,比如胃气要降,不降就出现胃胀,反酸,呕吐等,脾气要升,升了人就清爽,思维敏捷,如果不升,就是血上不去,就是脸黄,湿气重,手脚酸软等,那气逆就是恢复升降,就要找中医看下了所以说宗气也是至关重要的。

  气虚?

   虚,就是亏的意思。看过气球没气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了吗?对,发蔫了,表面产生了很多的褶皱。那人气亏了会是什么样呢

  、液

    经过体、肺、肾三焦运化和输布在体内,形成体液。一部分在脉内成为血液,一部分在脉外称为津液,是具有流动性的物质,通常统称津液,但津与液又有区别。津通常比较清晰、流动性较强,输布于皮肤、肌肉、孔窍中,起到滋润作用,称为津。而液通常比较黏稠,流动性相对较差,通常输布与骨关节、内脏、脑、髓等部位,主要起到营养作用,称为液。

  通常情况津、液并称,主要作用就是营养和滋润。部分患者会由于各种原因,如过食辛辣、外伤等情况,造成体内津液流失,也包括思考过度,造成体内津液的损耗,从而产生津液不足的表现,如眼干、口干、脏器功能减退等干燥症状。如果津液不足,通常选用滋补阴液的方法进行调理。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的正常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在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范畴。

   血、

   中医认为血具有濡养化神的作用,血循脉,流于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它为脏腑、经络、形体、各种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血是饮食经过脾胃的运化,其精微物质上输于肺,经过肺与心的气化作用而形成的有形液体。血的功能是循环不息以营养全身,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谓“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说明全身的脏腑、筋骨、皮毛等一切组织器官,没有血液的滋养,就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因某种原因,血液运行发生障碍,肌肤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便会麻木不仁;四肢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就会出现手足不温,甚至萎废不用。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有规律地循行脉管之中,在脉内营运不息,充分发挥灌溉一身的生理效应。

   脉是血液循行的管道,又称“血府”。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即“离经之血”。由于离经之血离开了脉道,失去了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所以,就丧失了血的生理功能

   血和气的关系十分密切,通常气血并提。气与血,一阳一阴,互相依存。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就是说明血液的运行要靠气来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反之,一切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又要靠血液来滋养,故血又为气之母(即物质基础)。

经络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

    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