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复习提纲
(2021-12-17 16:40:38)分类: 学校计划总结 |
第二章 备 课
规范备课要求。 5条
超前备课----二次集体备课14次,主备2次---教师修改--教案检查
1.超前一周集体备课制度,主备人说课、说作业设计,杜绝无教案上课现象,坚持备好课才上课的原则。
2 建立二次备课制度。每学期放假前两周,学校或教育集 团的各年级备课组长将新学期备课任务分配到每一位学科教 师,承担备课任务的教师要“四备”:备详案、备课前说课稿、 备教学设计、备作业设计,备课结束后在开学前一周上传到集团及本校教学资源平台。集团及学校年级备课组利用开学前一周及开学后两周时间,对第一次备课详案进行线上、线下多轮 研讨,各主备课教师将研讨修改后确定的电子详案上传资源平台,学校教研室审核后,学校统一印制出来发给每位学科教师, 纸质教案需有二次备课留白和教学反思留白。
3.学科教师可针对本班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修改一次备课内容,独自进行二次备课,提升备课的针对性。每次课后要及时对一次、二次备课中课堂教案实施情况与学生达成度进行对比分析,写出有指导性和借鉴价值的教学反思。二次备课及教学反思可作为学校校本教研内容,为新一届年级老 师备课提供参考依据。
4 强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次数不少于14 次,参加集体备课时由原备课教师说课及展示教 学和作业设计,备课组统一本年级作业内容,实行作业差异化设计,原则上每位教师都要参加集体备课,且每学期主备不少于 2 次。
5 加强教案检查。学校教研室要重点检查二次备课及教学反思质量,加强课堂教学针对性以利打造高效课堂。
教案检查采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检查结果要实行定性 评价,建立常态化教案检查制度,坚决杜绝照搬、照抄现成教案的现象。开展优秀教案、优秀作业设计遴选评比。
第三章 上 课 6条
突出实效--优化教学---先学后教—学习氛围—规范行为—注重反思
1突出课堂实效。课堂教学要贯穿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基于学情,以学定教,创设思维型、活动型、开放型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密度适中、环节紧扣,思维训练要贯穿始终,精讲精练,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课堂板书,课堂语言表达要简练、准确。严禁散布违背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和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言论。
2优化教学方式。建立和完善兵师两级线上调、听、评课制度。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辅助教学,开展教学时长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3教学采取先学后教、 强化预习自我探究、启发式、小组讨论课堂展示、随堂检测答 疑等多种教学方式,发挥教的针对性和学的主动性。要灵活合 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防止 机械照搬教案、课件和完全脱离教案的不良倾向。
4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营造平等、互动、开放的课堂氛围,创设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 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精神状态,尊重学生人格,对违反纪 律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依法合理使用教师惩戒权。
5
(1)教师严格按课程表上课,落实零起点教学要求,制订学期、学年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和要求前后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完善巡课制度,及时了解教 师上课情况,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稳定。未经学校批准,不得随意调课、停课、改上其他课或请人代课。上课时间不擅自 离岗,杜绝课堂无教师现象发生。实行候课制度(一般为两分 钟),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2)教师要规范使用教学语言,教学活动中除民族语文和外语课程外,均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要精炼、准确、 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
(3)教师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衣着得体,严禁穿戴宗教服 饰、佩戴宗教标志。无特殊情况不坐着讲课。
6 注重反思与研讨。课后及时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2 篇有质量教学 反思案例。教研组、备课组组织教学反思分享、交流和 研讨,总结教学成功经验,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
第四章 作 业
控制总量—科学布置—创新作业—认真批改反馈—完善检查
1
2
3 创新作业形式。采用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等 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杜绝惩罚性 作业。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 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4 认真批改反馈。学校要规范不同年级不同学科 作业批改要求。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 题必须做到集体讲评,个性问题面批矫正或个别辅导。要用红 笔批改并注明日期。禁止由学生代教师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 长批改作业。
5
第五章 实 验
实验准备—规范实验(演示100,分组95,步骤、操作)--重视评价
1
2 规范实验教学实施。演示实验应达到 100%, 学生分组实验应达到 95%以上,鼓励教师将演示实验更多地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操作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 指导,确保安全性和有序性,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要严格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 事故的发生。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和创新实验的机会。学校按要求开足开齐实验, 严格执行实验计划课程进度,不得在期末集中完成和追补课时。
3
第六章 教 研
校本教研--教研(备课)组、年级组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听课节数
1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
做好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 面的作用。坚持以问题导向和行动研究开展个人反思、同伴互 助和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
2 注重专业成长。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教研部 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校本教研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 活动平台,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 1 次活动,教研组每月开展 1 次活动。
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 “三个一”。即:读 1 本教学专著,执教 1 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 1 项校本课题研究或开设 1 次专题讲座或发表 1 篇教学论文。
3加强指导检查。建立课堂教学检查制度,听评课制度,巡课和推门听课制度。每学期书记、校长、副校长及中层干部 每周须参与本学科某年级教研活动,听课不少于 20 节,教师相互听课原则上不少于18 节,从教不满三年的新教师听课次数要适当增加。备课组长每周检查教案一次,学科教研组长每月检查教案一次, 学校教研室每学期至少检查教案二次,并对教研组、备课组和 教师进行考核评价。
第七章 评 价
学生评价导向----—综合素质评价
教师评价:教学情况、教学效果、教研成果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
2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管理,从起始年级开始,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
3 科学评价教师教学。综合每位 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效果、教研成果等,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目标达成情况, 纳入学校绩效工资管理。各师(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把 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
第八章 检 查
4 完善检查评价制度。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教学常规检查,科学评价教师教学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计入教师 业务档案。
5 合理运用检查结果。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情况和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的检查与指 导,对问题突出的学校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各学校对教学常 规工作存在问题的教师按照相关规定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