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升质量管理办法

(2021-02-02 17:02:02)
分类: 学校计划总结

  一、建立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奖励机制。

 学科教师奖励办法:

名次奖励:第一名100,第二名80,第三60

进步奖励:以提升成绩名次,前进一个名次奖励60

 班主任奖励办法:

班级学科成绩整体排名:第一名100,第二名80,第三60

班级学科成绩整体提升名次:前进一个名次奖励60

年级组长奖励办法:

年级成绩整体排名:第一名100,第二名80,第三60

年级学科成绩整体提升名次:前进一个名次奖励60

二、以班为单位,各班主任为核心的协调提升质量管理办法.

1以班主任为核心,组建任课教师提升质量团队,先把学生分成六个层,一班一册或一案,方案落实到每一层的提升成绩办法。

2班级有清华生,北大生,年级形成以优代弱的学生发展梯队

3.制定《后进生转化制度》。如规定后进生成绩每提高5分,过程考核奖励任课教师10分,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还可以进行奖励,优先评优评先等。

4.学校每学期期中期末在,后进生中开展评选“学习进步奖活动”,凡学习进步较大的后进生均可参评。

5 建立重点监控奖励办法。

确立重点年级、重点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管理办法

确立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特差的学生)管理办法。

年级形成以优代弱的学生互助发展梯队

 三至九年级每班后面的黑板,呈现学生成果展

每班配备小黑板作为优秀学生辅导学生的展台(做为班主任一项任务,这样长期坚持,形成学生自主管理,避免教师体罚)。

三、目标

学生目标

梦想+学生规划+行动+教师服务引导+集团校+外地校=效果

1.让学生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

2.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真实问题情境下,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从问题情境出发去追寻答案的过程。并在挑战性的问题下激发更深度的思考(记忆、理解、应用),全身心投入、经历思维过程,获得深度体验的不断反思的生命化的深刻学习历程,即思维历程(分析、评价和创造)。既是一个大脑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情感、意志、精神、兴趣等全面参与的过程。

3.让学生学会研读,做到真听,真看,真学,真感受,共学,共研,共提高。

4、组建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团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中学七年级开始,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要转变,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逐步让学生形成自主,自动,自然的学习状态。

教师目标

“好的教学,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

陶行知所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1.教师要具有这“三重意识”

“学为主”意识;“学而会”意识;“学在先”意识。

2.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学习,让渡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起来,让学习既成为学生的权利,也成为学生的责任。让学习真实发生,真实的学习历程产生于“学习困境”,实现知识架构、思维碰撞、能力达成和精神锻造,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个性化学习。

3.设计“学”与“教”双向互动活动过程,实现“教”与“学”过程协同共振。

4. .有效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课堂教学就是让每一位孩子有一个自主的“闻知、说知、亲知”的学习过程,但学习的终点不是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启另一扇更大的门——“智慧”。

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课程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每一位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一定学习任务驱动下,在愉快的合作、互动学习环境中,能自然、有序地学习、操练和探究,进行实践体验、展示,使他们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发展思维、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自己的所为,规范行为,提升甚至实现自己的认知价值观。

1有效课堂=先学后教+分层教学+分层管理

 

2)形成“导、学、练、展、评”——课堂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动作的“规范”体现。似流程非流程,更是教学中教与学的策略体现,同时也是系列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结构中(课前、课中、课后)的优化组合。其中,目标,是“方向”;导,是学习“地图”,是关键;学,是行为方式,是重点;练,是体验,是抓手;展,是交流,是手段;评,反馈,评价,是催化。五个环节,为线,又相融合一。

“导、学、练、展、评”——“ 先学后教”课堂模式,基于的思维是“先学,后教,互动”。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有模可循,但却应基于“无限”衍生。

5.做学生导师,个别辅导,个性化检测。

6 课前5分钟检测,学一点,记一点,一点点突破,小组互动,周周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