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创设
(2010-05-20 13:20:43)
标签:
杂谈 |
浅谈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创设
内容摘要:
关键词:
小班
一、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融合
在以主题教育为主的今天,在活动区域的设置上首先要考虑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内容,这样既可以通过区域活动深化主题教育内涵,同时巩固主题活动中的教育内容,使幼儿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主题概念。下面,我就以小班主题活动《彩色世界》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将其与区域活动相融合。
首先,在整个活动区中我专门设置了一个主题区,在设置这个主题区中我又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并在投放材料时,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设置了以下几个活动内容,比如美工区——“染色游戏”,准备红、黄、蓝三原色的颜料、抹布、餐巾纸,让幼儿利用餐巾纸自由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染出五颜六色的花手帕。“手指点印画”,准备画好茎、叶子的作业纸,让幼儿用手指点印出各色的花草等等。“颜色碰碰碰中”,准备了红、黄、蓝三原色的颜料、滴管、小调色盘等,让孩子在自由摆弄这些五颜六色的颜料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激发他们对色彩探索的兴趣。语言角中提供废旧的纸张,浆糊,让幼儿用撕贴的方法自制颜色小书并阅读。班上图书角的书籍也随之更换成那些与主题教学有关的图书。
除了设立专门的主题区以外,考虑到巩固孩子对颜色主题内涵的认识,在其它活动区域也尽可能渗透主题内容,如:角色游戏中的“娃娃家”中给幼儿提供了不同颜色的餐具,让孩子们进行餐具配对,在游戏时,你会发现他们会根据自己对色彩的喜爱,选择同一色的餐具,爸爸用蓝色的,妈妈用黄色的,宝宝用红色的餐具。在“糖果店”中,将游戏分为包装部和销售部,在包装部中投放了各色的糖果纸和糖果,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口味的糖果,如:红色——草莓味,绿色——苹果味,橙色——橙味,白色——牛奶味等。销售时,营业员要根据顾客的需求,挑选不同口味的糖果,在此游戏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色彩的认识,以及色彩与事物的联系,还巩固发展孩子的分类、排序、配对等能力。在做做玩玩中整合了幼儿的动作与认知能力,操作内容的增多,孩子有了自己选择游戏材料的机会,活动持久性增强了。“菜场”游戏时,准备了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孩子们在购买的过程中,认识了红红的萝卜,西红柿、草莓、苹果,绿绿的青菜,黄瓜、辣椒、西瓜,黄黄的香蕉等,不仅加深了色彩的认识,还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请给我一个红红的苹果”。“小舞台”中,幼儿通过早期阅读《小蓝和小黄》,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幼儿带上头饰在舞台中尽情的表演,知道色彩的千变万化的同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展现的欲望都得到了发展。“银行”游戏中,我用了红、黄、蓝三色卡纸,在纸的一面分别写数字1、2、3,另一面用点数表示1、2、3,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钱数,如:红色表示1元、黄色表示2元、蓝色表示3元。幼儿在其中不仅数概念得到提高,颜色也有了更深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为幼儿设计了不同的建构活动,比如搭建城堡,幼儿边搭边说,我用红色积木搭了房顶、黄色积木搭的门等。只要教师用心,再加上一点创造力和想像力,就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教学主题中延伸出很多有趣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来,区角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来变化多端。所以,通过主题活动统帅区角活动,就可以将区角活动和教学活动中的材料有机地统一利用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他们在一个活动区学到的知识可以立即迁移到另外一个活动区去继续得到巩固和深化。
二、区域活动内容的可持续性
三、区域活动场地设置要合理化、整体化
教师依据小班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活动区,场地安排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用,可充分利用教室周边、四角,教室小的可利用安全的走廊、门前、阳台等。教师在设置活动区时,首先,不仅要注重提供有利于小班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类型,还需考虑各区域及其活动区之间如何适应和协调。在设置活动区时,还要根据各区特点与所需条件,将其分为相对安静的和活动性较强的两大类,把较安静的区域相对集中在一起,如图书区、美工区等:活动性较强的相邻设置,如建筑区、角色区等。这样,既可以避免相互干扰,又能相互作用和补充,形成合理结构,较好地发挥整体化功能。
总之,在创设区域活动时,我的深刻体会是——只有学会了用幼儿的心去创设区域,不断的努力使自己具备敏锐及客观的观察力,用幼儿的情去参与活动,才能让每个平凡的角落萌发不平凡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