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约友三五人,游灵隐。朋友建议可徒步登山,一来强身健体,二来可沿途欣赏世外美景。遂幸然同意。
晌午山下食以素食,便从“三生石”拾级而上,沿山间小道上山。
道披以草被,有藤蔓横路相迎,时而石阶,时而土坡,盖原有小径,但行者稀少,故而渐渐埋没,偶有行迹而已。藤蔓错综,形状盘桓,悬于半空,可做秋千玩耍,扶之,光若玉石,想来有人至此便会小憩,久而久之,皮无糙感。
轩主曰:“前亦有。”果行十来步,见藤交错,比先前更为壮观。风起阵阵,黄叶扑面,势如笤帚扫地,于是惊呼:“尔等方才放肆,树姥姥怒也。”众人皆笑:“应景!”
复行数十步,道有岔,先行者随机择之,后者便跟随。本无规定路线,脚下感知,走哪亦是哪。于是登上莲花峰,笔者两股颤颤,几欲匍匐,轩主抚掌大笑:“此弱者尔。”
片刻逗留之后,从原路返,下得山来,山腰之处就闻溪水潺潺之声,行至山脚,见一溪水横卧于前,清澈见底。此处便是灵隐寺。
沿灵隐西去,红彤四溢,丹霞障目,举头望之,见“永福寺”三字赫然。此寺院位于石笋峰下,自东晋慧理禅师开山至今,寿已1600多年。据清康熙年间《杭州府志》卷三十二《寺观》载,永福寺座落于飞来峰呼猿洞对面形胜山下,旧分上下两寺,与下天竺(旧称翻经院)等寺皆同,为慧理禅师开山创建。据载,东晋咸和元年(362年),西印度高僧慧理来杭卓锡筑庵,接连兴建了灵鹫,灵隐等十座道场,永福寺便是其中之一。

寺始于东晋,后为南宋皇家寺院,类以明珠镶嵌于群山深处。跨入,见两旁翠峰叠秀,有石阶宽阔,十步一灯台,忽觉东瀛国纪录片中的场景酷似此处,再来一僧,戴斗笠,持禅杖,便生错觉了。永福寺的禅茶据说闻名遐迩,曾有东瀛茶道团来此交流,果然寺中茶园居多,悠然之情,油然而生。道路多,十步一景,十景各异,曲径通幽,蜿蜒而上。更有溪水伴之,从容而下,一山一水颇有生趣。寺院结构精致,院中有寺,寺中有院,品味不尽,余味顿生。

最喜“湖山一览”,居于大雄宝殿,远眺武林,西子湖如一块汉白玉,高楼已是沙粒,一派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开阔处,心境大好,阳光明媚,微风徐来。

日过午已昏,众人下得山来,意犹未尽。轩主提议,每周一游,游尽武林山水人文,甚妙!想,久坐易劳损,不如户外游山玩水,于心、于身百益而无害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