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迷你课堂】第五章:三国时期妆束

(2012-11-23 18:05:42)
标签:

第五章

课堂

上都

明帝

浙江绍兴

文化

分类: 迷你课堂

    一、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魏(曹魏)、蜀(蜀汉)、吴(东吴)三个政权。

    二、妆束

    三国时期比较短暂,它是汉代和两晋的分水线。因此那个时代人们的装扮基本延续了汉时的风格,并逐渐向后世发展。

   【迷你课堂】第五章:三国时期妆束

   (浙江绍兴三国墓出土的砖头,上有飞天浮雕)

    我们都知道,佛教是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地传播对于本土的艺术、审美、流行元素都会产生一些影响。因此,在服装、妆束上都会有被影响到。人们开始追求飞仙一样的感觉,例如曹植的《洛神赋》,描写了洛神的外貌衣着,曹植用:“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来形容洛神。

    【迷你课堂】第五章:三国时期妆束

(晋代画家顾恺之的洛神图)

    那么在三国的时候由于战乱,相对于太平盛世来讲,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生存问题,因此那个时期的妆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变化较多。高髻依旧是上层社会的偏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