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之余香】北国野蔷薇
标签:
撒哈拉京都古寺野蔷薇樱花文化 |
分类: 墨之余香 |
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创造美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心灵镀上了金色的蔷薇,在欣赏名画的时候,他发现“这些画面上有精神的完美和天才的力量……产生一种惊惧,这种惊惧是灵魂净化的先声,好像雨、风、百花纷乱的大地的气息,午夜的苍穹和爱的泪的清新,渗入我们高尚的心灵,而永远占有它”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与爱的追求,在追求中得到了快乐。
在创作的时候,我们总是苦于找不到好的元素,勉强地把一些毫不相干的东西拼凑起来,毫无意义地用上一些华丽的词藻,即使看上去很美,也觉得苍白空洞,没有热情,没有生命,就像一种病态的美,过于做作,显得极不自然。在缺乏感情的基础上,单纯为了创作而创作,就好像一部打字机,生硬地挤出一些字,无法给人创造一种美好的环境,断绝了读者内心的二次创作。
情感,往往总是一位喜怒哀乐的生理表现,而它真正的妙处,在波动中能流淌一池的春水,给与作品一个灵魂。徐志摩遇见日本女郎,并没有大肆地为她渲染,简短的几句,便把那女郎水莲般姣好的面庞,极其风雅端庄的举止,恰到好处地映在樱花纷飞的季节里,让人不自觉地遐想,去寻觅女郎的芳踪。创作,像一种精神状态,早在作者还没有落笔前,就在他身上产生了。作者真实的感情流露,包含着苍凉之美,易逝之美,孤寂之美和飘零之美,在一溪的樱花瓣中孕育出旷世的情感,泡出一杯清香绝口的好差。
好的作品,就像飞奔于北美西部的狂热,在风的大陆上盛开的
野蔷薇,让人激情澎湃;飞翔在撒哈拉上空的飞鸟,在火的炼狱里撒播着绿的希望,让人重获新生;冻结在极地中的冷静,在冰天雪地里凝固着的水晶,让人无限思索。这种感情无止尽地蔓延在作者的心海里,在作品中毫不保留地一一呈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