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之余香】《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与现代影视剧的比较(原稿2006)
(2010-10-16 21:14:08)
标签:
美国《窦娥冤》宋体唯心主义电视剧文化 |
分类: 墨之余香 |
纵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从改编到原创再到改编,好像就这么几个模式,往往刚一开头就能猜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这是观众观看积累的结果,也是电视剧编写的弊病。没办法,新生代编剧都是看着影视剧长大的,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会对其产生依赖,在情节设置上会走老路,于是就形成了这个电视剧中情节和另一个电视剧极其相似,无非就是换汤不换药。
《窦娥冤》的故事,总体来说是非常简单的:元,山阳窦天章上京赴试,将七岁女儿窦娥寄养蔡婆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十七岁时不幸夫亡。蔡婆讨债遇劫,被张驴之母子(有一本是父子)所救。张驴欲害蔡婆占窦娥,却使其母误喝毒药,张借机要挟娥,遭拒,遂告至公堂。贪官枉法,娥屈招被斩,临行前,发下三桩誓愿,天地为之所感,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载。其父窦天章,钦赐两淮廉访使,昭雪此案。
细观整个故事一共有三个高潮,一、蔡婆讨债遇劫;二、张驴下药诬告窦娥;三、法场斩娥。情节不断起伏变化,高潮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调动着观众的观看热情。关汉卿对整个剧情线索的设置可谓有条不紊,甚是严密,前一环的设置为后一环服务,每一笔都没有白浪费。
这种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编剧喜欢设置复杂的线索,不是在一个完成之后出现第二个,而是一个一个接踵而至,好几个线索交织在一起,这样看来,高潮可以有好几个,比如《24小时警匪》,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二十四集播出,每一集所讲述的内容都是两个线索同时进行的,警察一面的追踪调查,绑匪另一面的狡猾对峙,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观众在看的时候很容易会觉得这整件事情讲了好多天,其实,二十四集就讲了一天发生的事情。这种时间和空间的扩展只能在影视剧中出现,而在舞台上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表现单一的时间和地点空间。其实这种表现形式的电视剧美国早已出现了,无巧不成书,美国同名电视剧《24小时》也是讲的一天发生的事分二十四集播出,“这部剧最大的卖点就是颠覆了传统剧集的叙事模式,将一天24小时分成24集故事,一集长度为一个小时,故事内容完全按这一个小时来设置,剧情时间与现实时间完全同步,整个片子悬念叠起:情节曲折、处处险阻,步步杀机。其所有错综复杂的故事都发生在一天24小时当中。每一小时都是风云变幻,让人欲罢不能,给人看"24部好莱坞大片"的震撼感觉。”这种挑战传统模式的叙述方式,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影视剧创新的一个好的范例。
关于传统模式,长篇历史剧《康熙大帝》,倒是很接近《窦娥冤》的情节设置方式。《康熙大帝》中可以分几个高潮,而且每个高潮都是独立事件,事件一、撤番;事件二、收复台湾;事件三、平定葛尔丹。每个独立的事件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也是一环紧扣一环,单元内是一排扣子,单元外也是一排扣子,这种紧密地安排比《窦娥冤》更加严谨。
现在的影视剧,可分为两种:一种强调的是故事情节的安排和设置,另一种强调的是画面的冲击感。
前一种在一些严谨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现实题材的社会剧中是惯用的,这种是故事性很强的,能够让观众一集一集地看下去,编剧会将90%的精力着重处理故事的发展和一些伏笔的设置,他们要考虑到逻辑问题,和故事的合理性;另一种在一些浪漫题材的青春偶像剧和其他一些商业电影中是常见的,这种主要注重的是画面的效果,以及电脑特技地运用,对于故事脚本,他们将它服务于画面,换句话说,在画面上下的工夫远远超过剧本。例如现在炒得火热的新版《神雕侠侣》,大量运用了电脑特技,武打场面犹如一场精彩的舞剧,到处可见漫天飞舞的花瓣,视觉效果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但是故事却远远背离了原著。现在很多影视剧都有类似于第二种情况,尤其是电影。
我们在表现一段历史或者是一个原创的故事时,总是要考虑到真实和虚构这两个问题。关汉卿在《窦娥冤》里所讲述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所反映的问题确实很现实的,整个剧中从头到尾,无不时时刻刻提醒着读者,那就是封建专制制度的赤裸裸,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背。作者用一种唯心主义的表现手法,将观众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比如“莫不是人字儿该载着一世优,谁似我无尽头!”“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以及三桩誓愿:“素旗枪鲜血沥;三尺雪将死尸埋;三年旱示天灾。”这三桩誓愿后来都一一灵验。这些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的深重。看似很荒诞的唯心主义情节,但这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其实作者想用这种现象表现当时的社会和唯心主义一样的“唯心”。特别是三桩誓愿的实现,更是出乎人的意料,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寄托的感情:对广大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和怜悯。在现在看来,唯心主义固然不是一种好东西,但在作者所生存的那个年代,用这种笔触发于笔端表现出来,那么也就是一种“善意”的唯心主义。所以作者用唯心主义的手法,旨在说明当时的社会的社会形态,或者说生活在那种形态中的人也是唯心主义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体现,在真实和虚构中穿插浪漫是最合适不过了,现在的电视剧中也会看到类似的表现,但是是不多的,一般要不故事太假,要么浪漫过头。
我们应该学会怎样编故事,而这个故事不能是东拼西凑的,不然好比一张人物肖像,眼睛是海伦的,鼻子是维纳斯的,嘴巴是蒙娜丽莎的,想象一下觉得很美,实际上四不象,一点都不自然,关键“东西要自己去创造,借鉴只是一种学习过程。”
这篇文章今天整理U盘的时候翻出来的,因在以前的老博客里也发过,故而修改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