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春秋【短篇小说】
(2015-10-26 10:56:26)
标签:
王老师
乡企
青河镇
儿子
副乡长
|
分类:
短篇小说
|
人生春秋【短篇小说】
在青河镇的中学里,有个名叫王明智的老师,他在上世纪70年代从县城高中毕业,正遇上“文革”运动,高考制度还未恢复,他只好返回家乡青河镇进行劳动生产,有父母出面张罗,选娶媳妇结婚,他生育一儿一女,过了五年左右,运动结束,社会生活一切都逐渐恢复正常秩序,百业待兴,恰逢该镇中学招录老师,王明智便积极报名参加,经过努力扎实用功复习,由于他在校学习时基础功底还好,通过考试他顺利被学校录用,成为拿工资的公办教师。他在学校以主教数学科目为主,还附带教授其他科目的课程。也是时来运转,地区教育部门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教学需要,通过主动与地区师范学校协商,为地区所属各县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学期两年,毕业成绩合格者颁发中专文凭,县教育局给青河中学分配了一个名额,王明智由于主教数学出色,所带班级成绩优良,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强,人年轻有为,深受领导和同事好评,所以校长决定委派他去地区师范学校学校培训,这一桩既能深造学习又能镀金拿文凭的好事,命运之神就垂青到他的头上。
通过在师范学校综合课程两年时间的系统学习培训,他的各科目的成绩良好顺利毕业,拿到了中专文凭,回到了青河中学继续任教,成为本校的教导主任,农忙时节帮助家人干些农活,收获些粮食作为口粮。他的境况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正如村人的玩笑戏谑所言:“人家吃的是供应粮,身上穿得的确良,家有粮仓,心中不慌;手有余钱,存入银行。”王老师这种有粮有钱境况与本地乡村农户相比,与正在田地上劳作在温饱线挣命干活的人家相比,已经算是小康富裕之家。又过了几年,老校长退休,他又升任为校长,工作事业的称心顺意,在无形中他有些张狂,他常说:“还是要叫娃上学读书哩,有工作发工资既体面又风光,一月的工资就能买好多的粮食,娃不读书种地放牛,能有什么出息!”他确实有他的理论根据和事实例证,在他任教过的青河初级中学上县城高中、最终考入省城大学的学生王荣升,还有自己的儿子王旭辉,便是两个有力的证明;所以经常夸耀两人便成了他的口头禅,王荣升大学毕业分配到本镇政府当秘书,小伙子聪明伶俐,材料文字出色,颇得领导喜爱和信任,不到两年左右就由本镇领导推荐,上级组织考察任命,提升到本县柳坪乡任副乡长。再说儿子王旭辉,省城商学院毕业后,被安排到县供销联社工作,主任让他负责全县各乡镇的农用物资的调度,如化肥、农药、地膜等物资的调运分配,工作如鱼得水,不久也荣升为石门乡供销社主任,在当时化肥紧缺一袋难求的情况下,确实也是个好差事的岗位。儿媳是师范中专毕业,在城郊一所小学教学。他的当副乡长的学生王荣升,儿子媳妇两个工作人员,就是王老师骄傲荣耀的资本。尽管女儿俊花读书不行,没有考上学校,但人长得俊俏秀丽,她嫁给县上运输公司一位忠厚老实的司机,家道殷实,生活安逸,也算有了好的归宿。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最看不上眼的学生就是李有福,数学学得极差,应用题和求方程未知数的题都不会不懂,反复提示讲解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他课程也是成绩平平不上台面,人倒是老实腼腆,也在勤学,就是学习不上进。他有一次甚至叫住李有福,他问:“李有福,我给你咋讲你也听不懂,你咋这样笨,以后还有啥福气哩?”李有福说:“我就是笨,自己也没有办法嘛”。他说:“看样子你真不是块学习的料”。李有福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回村帮父母在地里劳动,后来被亲戚带上去外地打工去了。
山不转水转,李有福在外地几年打工,不但挣了些钱,而且也开阔了眼界视野,他发现四川半夏价钱很高,需求量大,而家乡村民又有种植半夏的传统,品质优良,并且价钱相当低廉,他觉得有商机,是个有利可图的生意,他就伙同了两个同伴,凑钱在本地大量收购半夏,然后发往四川贩运,几次下来,他赚了不少钱,他的脑子和心思也活泛了。近年由于包产到户政策的实施,他发现本地农民家里目前都积有余粮,而小麦磨面机较少,乡民磨面排队拥挤困难,如果把粮食收购起来加工成面粉装袋出售,或是以粮换面,收取加工费用,即可省去自己每年在外地打工之辛劳之苦,又能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再者还有兴办乡镇企业活农富民的政策支持,他先在青河镇雇人盖了简易的厂房,又去镇信用社贷了款,经人介绍他去了一趟陕西,不但购回一整套加工面粉的机械设备,还经过厂家推荐,又咬牙和下决心采购了一台榨油机,他雇车拉回了两套机器设备,厂家派的两名技术人员为他安装和调试好装备,经过简单筹备,他的面粉油料加工厂就准备开张营运生产了。
再说由于当时创办乡镇企业对农民来讲为数不多,是个新鲜事物,他拉回了设备准备办厂的消息,就像张着翅膀飞翔的小鸟,传到本镇领导耳中,领导专门派人询问具体情况和开业日期,来人汇报具体情况后,镇上书记镇长大喜过望,他们想目前到处号召提倡创办乡镇企业,这李有福就是个标准的典型和榜样,是这个小镇飞出的金凤凰,也是我们领导工作的政绩嘛,应该大力弘扬宣传一下。对于这件事,他们的思想认识达到了高度统一,他们又派人去传言,开业的日子,镇上领导和机关人员悉数参加,并尽力邀请县政府分管乡企领导和县乡企局领导参加开业庆典,并指示李有福邀请镇周边几个村组村民和亲戚朋友参加,人员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这样不但场面红火热闹,也等于给厂子开业的生意作了广告宣传。李有福受宠若惊,原来设想只是自家办厂,贴上对联放串鞭炮,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一下,再简单吃顿饭就行了,没想到灯影子唱成大戏了,闹成大动静了。他召集家人商量说:“镇上领导想法周到思路活泛,人家要来参加咱们欢迎,这也是给咱们赏光给面子的事情,咱们就闹红火一些,周围乡村咱们装烟发个请帖邀请一下,能来多少人就来多少,到时来的人散发纸烟,再给散发一些糖果,不过特别要买个礼当,邀请一下王老师来参加一下,他是我原来的老师,也是本地有知识的文化人”。当下准备礼当,李有福亲自上门去请,不料王老师却从心底不愿去,只是碍于情面收下礼当,借口推脱说:“目前教学任务紧张,到时县上还有会议要参加,我去不了了”。就推脱了这件事情。李有福走后,王老师对老伴说:“原来读书又笨家中又穷,现在打工挣了几个钱,购买个设备,就想烧燎着办厂,谁知道以后情况咋样,生意是好是坏,他来请我为他装饰门面,我偏就不去”。老伴说“人家拿上礼当,是诚心实意请你哩,你就去吧”。王老师说:“我推辞的事情,就绝不再去”。厂子开业那天,欢迎领导莅临参加的横幅红艳,欢迎乡亲助兴的标语醒目,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欢快音乐鞭炮声中,领导们登台剪彩,县政府分管乡企的李县长、乡企局汪局长都发表了热情洋溢鼓舞人心的讲话,并盛赞有福是本镇创办乡企产业的排头兵和领头雁,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是无穷的,一定会带动本地乡民脱贫致富,本地的乡企产业也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兴旺发达起来。最后由镇书记作了总结发言,由镇长为有福颁发了“乡企先锋”的牌匾。
世事难料,正在李有福创办的面粉榨油厂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接着又创办了有连锁附加值的养鸡场,雇佣人手帮忙,赚钱利如春潮似雨来的时候,王老师却接受到两个不好的讯息的沉重打击;一是自己曾经夸耀得意的学生王荣升,在柳坪乡由副乡长提拔为乡长后,专横跋扈,因为贪污行贿挪用公款,被人举报调查法办;第二件事是曾被自己引以为豪的儿子,由于供销系统改制,市场放开搞活,允许个体经营农用物资而企业破产,儿子失去工资保障,只能筹资借款在县城买了一间门面,开了门市部挣钱维持生活,媳妇工资高,儿子的情况却一落千丈,所以在家中经常遭受妻子的讥讽和辱骂,两口子打骂口角不断,儿子曾经大学生的光环早已失去,主任的身份也没有了,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现在在家中却处于挨骂受气的位置,人生失意无南北,这使王老师从心理和情绪上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如果说得意学生被抓判刑是触伤了王老师的脸面的话,而自己的曾经自豪的儿子却因企业破产下岗自己择业,却严重挫伤了王老师内心的精气神。不久,王老师也被通知退休,人也不太出门见人,时间一长百无聊赖,在老伴劝告下就买了一头奶羊,整天牵着奶羊去树林山坡放羊,一方面为消磨打发时间;另一方面还能喝点羊奶滋补身体。他经常独自坐在寂静碧绿的山坡上,戴着茶色石头眼镜,苍颜白发满脸皱纹地望着远方的山川河流,望着满天变幻莫测的云霞和落日的黄昏,嘴里一边吸着纸烟,一边喃喃自语:“两个好好的大学生,一个还当着乡长,有工资俸禄,却要贪污挪用公款,现在判刑坐了班房;一个单位改制破产,还要自谋生路养活自己,这样还真不如没有文化的李有福,人家大胆敢闯敢干,也能过红火日子嘛,唉!!”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