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玉品德
玉和人是一种相互涵养映衬的关系。玉因人的配饰而温润光洁,晶莹玲珑,璀璨夺目;人因玉的品质而雍荣华贵,庄重大方,气度不凡。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所谓五德;就是坚韧的质地,莹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的结构和舒畅的声音。”孔子曾经对玉也有精辟深刻地卓识与独具匠心的见解,他认为“君子用玉来比拟品德,它温柔滋润而有光泽,好比仁;坚硬而有纹理,好比智;刚强而不屈,好比义;有棱角而不割伤人,好比行;即使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勇;其斑点缺陷都暴露在外,好比诚实;声音清越远扬,嘎然而止,好比言辞之美。所以即使珉石带着色彩花纹,也比不上宝石那样洁白明亮。”
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因其稀贵而身价不菲。玉石在古代被常用于饰物、乐器、钱币、器具的制作,以及礼仪、祭祀等重要的社会活动中,它是美好、吉祥、尊贵的象征,同时也常被喻为美好高尚的人或事。玉作为自然神奇造化的物质,它是人们情感世界中的具体物象和精神寄托,玉成为一种文化远源流长,又被世代传承延续,它是历史和文化、物质和情感的结晶。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比喻玉的美好精彩的成语,譬如;玉宇琼楼、玉树琼花、粉装玉砌、亭亭玉立、怜香惜玉、如花似玉、冰清玉洁、珠圆玉润、金科玉律、抛砖引玉、玉石俱焚等,深刻形神兼备地反映揭示出玉石文化广博的外延和深厚蕴含积淀丰富多彩的内涵。
玉在中国常说的有五处主要的出玉地点;即新疆的和田玉、陕西的蓝田玉、河南的南阳玉、辽宁的岫岩玉、云南的大理玉。虽然因为其产地不同,玉的质地,色泽和品类也各有不同,只有经过一番艰苦的切、磋、琢、磨功夫才会露出其本真面目,显示其纯真的底色。但质地细腻、外柔内刚、纹理绚丽,温润晶莹,音色清越却是玉石器物的共同特点。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中曾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可见对蓝田玉的钟爱、欣赏发自肺腑,溢于言表。用玉喻人,则君子如玉,美人如玉;用玉喻书,则书中自有颜如玉;用玉喻文,则佳文杰作有金玉华章之称。精品美玉温润坚韧光华内敛;硬玉则不折不扣,金石声响,鸾凤和鸣;软玉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威武不屈。玉之秀,秀在和谐,它无黄金之俗气,也无钻石之张扬;玉金贵,贵有内涵,刚中有柔,柔中存刚;玉之美,美在经典,有君子之品质,女人之温婉。因而使玉石显得无比高雅,端庄、富贵。
多看玉、品玉,能养心、怡神、静气、修身明志,心胸开阔。做人处事也应该学做一块熠熠生辉的美玉,去品味如玉一样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在玉的世界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