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外婆
在阴雨连绵黄叶飘落令人伤感的秋季,我终于促使自己提起笔来写一些文字,用来表达对已故离世的外婆怀念之情,并祝愿饱经沧桑辛劳终生的外婆在地下永远安息。
外婆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她是因病在2009年正月与世长辞的。在患病弥留最后的时光里,我租车和年过花甲的已经苍老的母亲一同探视,母亲留守伺候,而我因为收假上班而返城,而后远在宁夏的姨夫、姨姨、大舅的女儿月珍、小舅的儿子世民也相继从宁夏赶回老家清水,共同与大舅家人陪同守护。听母亲说外婆睡在炕上虽然有时昏迷,有时清醒,但清醒有意识时还嘱咐别人不要陪她,去吃饭休息。她去世是平静安详的,因为有众多的亲人陪伴在周围,我坚信她内心是喜悦和满足的,是不会有什么遗憾的。
外婆她是勤劳、善良的人,又是位命苦而坚强的人,在外婆还是30岁左右的时候,因为58年自然灾害饥饿的年代里,舅爷因为病饿交加走上了不归路,当时留有四个孩子,但外婆呼天喊地的悲痛之后,简单但又果断的处理了丧事,独立支持,毅然承担起抚养和管理孩子的职责,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气馁绝望,在那贫困饥饿命运多舛的年代,她的勇气信念,确实是令人赞叹的。在艰难苦熬的岁月中挣扎前行,但终于使四个子女长大成人,各自都成家立业。虽然后来小舅和舅母先后因为胃病和脑溢血与世永诀,撒手而去,对外婆来说不啻是晴天霹雳,心中的悲痛是难以言喻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那种悲哀和痛苦、无助与无奈,是平常人无法理解和体谅的。小舅、舅母的病逝它如同无情的烙印,成为外婆的内心世界永远的痛。但她以惊人的毅力终于扛过去了,毕竟生活还要向前看。
外婆她平时对村中的乡亲非常和善,不论庄中谁家有事,借东西帮忙她从不吝啬,都会全力支持,她身上有一些零用钱,村中大事小情她都会凑一份送去,表示一点心意,如果家中有饼干蛋糕或糖块,见到别人的孩子她都会分给一些。在家中她非常勤劳,在大舅、舅母在田地干活的时候,她便蹒跚着脚步在家中做饭烙饼,看护孙子,晾晒烧炕的马粪,整日做着琐碎的家务,在每年秋天玉米成熟的季节,从田野采收回的玉米棒在院内如小山般堆积的时候,外婆便坐在其中剥皮绑扎成束,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虽然劳累着但是快乐的,毕竟手中摸索黄澄澄、金灿灿饱满的玉米籽粒,是沉甸甸的收获和希望。因此她是友爱和善的一生,也是辛苦勤劳的一生,所以她去世时,当家人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哭声传到村里各户时,虽然时值正月还是寒气袭人的半夜,但村里的众乡亲不约而同的都来了,站满了屋子和整个院落,在后面丧事准备到入土安葬的三天时间里,乡亲们都主动自愿帮忙干活,葬礼自然是隆重和风光的,最重要的表达出众乡亲对一位慈祥和善古稀年迈去世老人的尊敬和怀念!
今年农历八月十八号是小舅母去世三周年脱服纪念的日子,我与小舅的从宁夏回家的儿子世民,一起去村外外婆的一抔黄土的新坟上香祭奠,并焚烧几套纸糊的寒衣,表示晚辈哀思与一片孝敬之心,当一把十多支香支点燃,青色香烟飘袅冉冉上升时,我用火机点燃了黄纸冥票和寒衣,用小棒仔细翻搅,使其充分燃烧,在火光燃烧中我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悲怆之情,鼻腔酸楚,凄然泪下,不由人两束清泪从脸颊滚落下来,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看见幼年时父亲去世母亲带我们哥俩从新疆回乡寄居舅家时,外婆对我们的疼爱和呵护;看见我家早年在县城建房时外婆在辛勤的操持家务;看见我在白驼乡下四中读高中时,外婆托人捎馍的深情关怀,看见我工作后回乡探视外婆对我的嘘寒问暖、、、、、、。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外婆一生虽然平凡,但我认为她活的崇高伟大,“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每个人只是寄居世间的匆匆过客,最终回归自然才是最朴素的规律,触景生情,望着火中燃烧飘扬的纸灰,我脑海中涌出了“唯恐残绫烧不尽,衣单难御三九寒”,“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样的诗句,虽然这是诗词的意境,但也正是我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外婆的新坟在村庄之外,坐落在一个背靠青山舒缓的草坡平台之上,周围环绕青山翠树,而下面沟底有一条潺潺小溪,从北向南流淌,我相信外婆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她不会孤独寂寞,因为她一辈子生存生活这片虽然贫瘠交通信息闭塞;但又让她充满神奇幻想希望的土地上,她风雨劳作一生,却深深钟爱着这片土地,现在她入土为安,终于与大地融为一体了,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我俩离开了坟地,但鞭炮炸响散发的青烟却在傍晚暮霭中袅袅缓慢上升,在空中久久没有飘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