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互联网 的角度如何看待乐视深度战略结盟北京国安?

(2016-01-22 10:30:21)
标签:

杂谈


     乐视继续在生态布局上一路狂奔。​从互联网 <wbr>的角度如何看待乐视深度战略结盟北京国安? 

2016119日,乐视和北京国安联合宣布“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俱乐部经营、俱乐部品牌建设、俱乐部青训体系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并探讨未来股权合作的可能性。”

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在解构和重构传统产业的过程中,其可复制性和价值倍增能力,所能创造的想象空间。

根据协议,2016年乐视将正式冠名北京国安足球队,球队名称变更为“北京国安乐视队”。乐视获得了北京国安的球队冠名权,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名字 到了一个球队上。显然,这只是互联网 的开始,一个冠名权的背后是互联网模式在传统体育产业的深度化学反应。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互联网 的角度看待乐视与北京国安的深度结盟呢?或者说有了互联网 之后,体育产业的玩法和模式将会有些什么新玩法、新模式、新体验?

乐视生态 国安将带来“全场景”的用户覆盖

乐视有什么?作为互联网领域的生态践行者,乐视有 “平台 内容 终端 应用“四位一体形成的生态模式。

那么对国安而言,其与乐视的深度结盟,将在赛事本身的内容传播上,获得更加完整的全场景覆盖能力,这包括乐视手机支持的移动视频场景、乐视电视支持的家庭场景、乐视汽车支持的车联网场景。

雷振剑说:乐视体育在过去一年多的发展过程里面,积极的在打造一个基于赛事到内容到智能化到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一个垂直生态链。

垂直生态链的优势就在于多用户全场景的覆盖能力。传统体育赛事在用户入口上曾经以电视为主,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4G网络快速覆盖、资费价格迅速下降,多终端多场景成为抢夺用户的核心。

互联网 体育将带来与球迷的新连接。

乐视号称形成了跨越全球互联网及云生态为基础的7大子生态:互联网及云生态、内容生态、大屏生态、手机生态、体育生态、汽车生态以及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生态。

这些生态在于球迷的连接上,其能带来新的体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电商渠道新连接:球迷可以通过乐视商城购买国安比赛球票及球衣、球鞋、签名足球等各种衍生品;

2)     赛事观看新连接:乐视超级电视、超级手机、汽车大屏提供的全场景覆盖,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实时互动,都可能改变观看赛事的传统体验,

3)     大数据新连接:基于乐视生态沉淀的球迷用户数据、赛事数据、球员数据,都可以成为更好的了解体育赛事及其运营的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将成为优化赛事的设计、运营、服务的关键。

在乐视官方的观点中,入主北京国安,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模式将球迷与球队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商业模式的开发中,乐视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生态优势,与国安完美化反。可以通过售卖会员的方式、买乐视超级手机、超级电视送球票或是球星签名球衣的活动来拉动乐视、球迷与国安之间联系。

互联网 体育更重要的是新模式对传统体育基础设施的价值提升

日前公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北京提出,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将组建一批集团化、连锁化的大型体育服务企业,培育35家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上市体育企业,不断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

这其中,如何利用北京丰富的奥运体育基础设施遗产,包括一大批世界和亚洲一流的体育场馆, 注入鸟巢、水立方、乐视体育生态中心(原五棵松体育馆)、国家网球中心等奥运场馆,是非常迫切也是有价值的事情。

乐视的优势在于其不单拥有诸多赛事版权,能够通过运营为这些体育基础设施带来价值,还包括乐视体育已经形成的赛事运营经验。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乐视生态体系在创造新的模式、发现传统体育新的价值点上带来的想象空间。乐视体育在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与互联网服务的全方位布局,对于提升传统体育环节中的基础设施价值,值得期待。

雷振剑的话透露了此次合作的大背景,他说:“对于乐视体育来说,我们本身在整个体育产业的生态链里面,我们几乎都已经做足了布局。国安在我们整个产业链里面基本上是算是最后一块拼图了。所以我们非常希望把乐视体育在整个产业链上面很多的资源和能力,未来也能注入到国安俱乐部的球队的经营管理,球队未来的开发”。

最后,其实理解乐视与国安的深度结盟,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借助高速发展的势能,携新思维新模式,以创造新的价值为核心诉求的,对传统产业的一次重构和解构,也是一次产业升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