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沪港通和T+0试点加速风格转变,后期博弈重点就在380试点品种中

(2014-11-11 15:09:22)
标签:

股票

天然气

中石油

管道

市场化

一、行情回顾

截止收盘,沪指报收于2469.67点,下跌4.0点,跌幅0.16%,成交3313亿;深成指报8312.88点,下跌97.34点,下跌1.16%,成交2497亿元。两市共成交581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 (4405) 量能放大。

二、技术解盘

 今日市场在T+0试点可能推出下风格开始加速转变,一批题材品种资金开始撤离,前期的震荡中题材几乎无资金回补,只是小幅撤离,而今日是加速撤离,和最近沪港通以及关于T+0试点有关系,因为一旦只是部分沪港通参与试点T+0,那后期资金会加速向蓝筹转移,毕竟制度上的优势会使得资金取向发生变化,而且目前技术上两个小板都是周线大震荡的形态。

现阶段操作,仍是以低估值品种为主,但市场在突破2478后会产生大的震荡,保持5-6成仓位即可,前期一直提示组合以银行券商为主就是担心一直资金未回补的题材会有大杀跌,毕竟它们结构上也是最后的拉升(多数)。

三、资金解读

1111

今日两市双双高开,随后高位宽幅震荡,午后指数出现跳水,截止收盘,上证指数报2469.67点,下跌0.16%,深证成指报8312.89点,下跌1.16%。板块方面银行股、低价、沪港通、中石化、保险、煤炭石油等少数板块上涨,通用航空、舟山新区、航天军工等板块跌幅居首。

热点解读

1中俄再签300亿方天然气大单 中石油看好定价市场化

   119日,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关于通过中俄西线管道自俄罗斯联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供应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关于经中俄西线自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

   协议签订的主体为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协议中,俄方将从西伯利亚西部通过阿尔泰(Altai)管道向中国每年供应额外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30年。

   这距离中俄上一个天然气供应大单还不足半年。今年5月,俄罗斯与中国签订了40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旨在开通西伯利亚管线,并同意在2018年以后每年输送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到中国。

   而在阿尔泰管道完成后,中国将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客户。俄罗斯将每年供给中国680亿立方米天然气,超过了其对德国每年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给。

   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总监李莉认为,作为国内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我国天然气市场供求形势依然偏紧,2013年进口天然气约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已超过30%,因此从长远来看,国内对于天然气的需求是存在的。

   “国家希望天然气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可以占到到10%以上份额,因此新增的供应大单可以有效缓解国内对天然气的需求缺口。”李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尽管中石油是这场供应“盛宴”中的主角,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接收俄罗斯天然气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

   中宇资讯分析师孙阳认为,国内天然气的定价机制并不市场化,也不知道签订供应合约的价格,因此难以判断其未来的盈利情况。

   近两年中石油在天然气板块的经营情况一直不尽如人意,而进口天然气业务上则一直存在大规模的亏损。中石油三季报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板块销售进口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LNG)净亏损人民币283.87亿元。

   孙阳告诉记者,中石油出现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管道运输成本比较高,同时销售价格又需要接受发改委定价。“加上运输成本后,中石油在销售进口管道气前的平均成本是3.5/立方米,但远高出目前天然气的门店价格。”

   “今年9月份发改委曾经对天然气进行调价,但是目前来看,推行效果并不是很好;目前煤炭与石油价格下降也给了天然气一定的压力,因此中石油在进口气经营方面未来的变数仍然比较多。”孙阳分析道。

   李莉认为,中石油今年签订的两个天然气大单,未来可能的经营利润是一个因素,而国家从能源战略的角度考虑对此推进不少。“对于中石油来讲,从需求来看,未来的市场前景是好的。但是中石油还面临着价格、融资等多方面问题。此次订单远期的价格,应该要看供需双方的博弈。” 

   尽管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呼声已久,但是推进程度缓慢。很显然,在进口天然气逐年增多的局面下,中石油并不希望这种局面持续下去。

   消息显示,当前中石油与东北交易中心合作推管道天然气现货贸易,这是国内首推新型的销售形式。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东北商品交易中心总经理申延福证实,“中石油方面已经答应,第一步先将东三省的管道天然气拿到我们这个平台上交易。我们则为它开个专场——地方燃气公司或用气企业可以直接到平台上提出需求、采购管道气。最早一批专场交易已经从9月份就开始上线。”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认为,一方面,国内管道天然气价格一般是行政定价,此次管道气现货交易,是管道气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将为今后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做铺垫。“另一方面,此次现货交易在东北试点,后期交易货物针对5月份签订合同的来自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可能性较大。”

   在李莉看来,东北的天然气管道并不多,从管道天然气现货贸易,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道路还很远。“目前天然气市场不够开放,因此交易量不会很大,但是此平台仍然会有一定的地区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亦认为,只有天然气管网的独立并且互联互通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去谈天然气价格市场定价机制。

“对于未来价格的市场化,中石油仍有一定的期待。”董秀成表示,“中俄签订的未来每年供应680亿立方米的单子,虽然是国家在推动,但是操作层面仍然是企业。中石油最终看好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带来的利润,才会参与其中。”

关注相关板块,寻找交易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