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四)(答案详解)

(2016-06-15 10:43:23)
标签:

2016浙江高考语文试题

原创答案详解

读书感悟

凌子心声

分类: 读书感悟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

 

【翻译】

(第一首):一提起东都汴梁之事,人们便徒增许多白发。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叫人多么地感到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第二首):十口之家一同离别之后,如今成了独飞的孤雁。饥荒难耐,只好到荒芜的寺院里锄来野菜;贫寒无衣,只能穿上沦陷后蕃人穿的衣衫。豪门贵族歌舞喧闹,沙场将士一天天稀少无人。眼看就要老死在闽南之地,也不见銮驾回转恢复中原。


21
.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2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德:通“得”。

【翻译】

      圣人在一国施政,一国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大到施政于天下,天下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这种财利的加倍,并不是向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国家情况而省去无用之费,因而足以加倍。圣王施政,他发布命令、举办事业、使用民力和财物,没有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所以使用财物不浪费,民众能不劳苦,他兴起的利益就多了。


23
.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答案】去无用之费
24
.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答案】

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

②合理地节约用度。

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夫以秦王之威,        辱其群臣。          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苏轼《赤壁赋》)

4           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昨夜雨疏风急骤,                       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5.【答案】(1)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2)而相如廷叱之 相如虽驽(3)洗盏更酌 杯盘狼籍(4)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5)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相关链接: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一)(答案详解)…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一)(原创答案详解)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二)(答案详解)…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一)(原创答案详解)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三)(答案详解)…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一)(原创答案详解)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四)(答案详解)…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三)(原创答案详解)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五)(整合浙江名师评点)…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一)(原创答案详解)

2016浙江高考自选模块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四)(答案详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