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一则张沅
(2023-02-24 23:56: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转载文章或与《红山诗刊》有关 |
随感一则
张沅
这是一篇关于对自己的审定和对人生的现阶段的想法的一篇文章。有点乱七八糟,也有点不知所云。
我常常劝说自己,别瞎想,别多想,心里直来直去,但大多数时间里,我都是一个非常爱胡思乱想的人,常常为还没有发生的,或是已成定局的事情,辗转反侧,在软软的被窝里睁着眼睛睡不着,我又常常安慰自己,也许这也是我独特的地方?
我从小自命不凡,可能每个人都有过超级英雄梦,我也不例外,总是感觉某一天夜里会有神奇的光芒降临到我身上,给我最完美的身材,花不完的钱,和聪明绝顶的脑瓜,可是我等了这么些年,也没有等到属于我的神奇光芒,不过我还是坚信,我是与众不同的,上天选中的,我只需再稍等等,再等等,再等等。
可我又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很平凡的长相,很平凡的家庭,很平凡的成绩单,要说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可能是我从小就人高马大,小学就被从班级里选到校队推铅球,还拿了区里第二名;家里有很多很多书,里里外外的堆满了整个屋子,每一个空隙和角落里,餐桌,厕所,卧室,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但很惭愧的是,大部分我都没有看过;高中时爱玩,静不下心来学习,高三那年还谈了恋爱,马马虎虎的成绩,让我爸妈操碎了心,但还好心大,高考时没紧张,把全部的水平都用在考场上了。这么看来,我其实还很幸运,健康强壮,父母都是知书达理的明白人,阴差阳错的去了南京那样好的城市读大学。
我很高兴
但不太满足。
我总觉得我可以更好,可能是耳濡目染受了父母的影响,明白“士不可以不弘毅”的道理,觉得我这半瓶子的才华和抱负,也能在那汪洋里掀起浪花,可是眼高手低,我只是想得很多很好,却很少着手去做,总想着拖一拖,书过几天再读,文章过几天再写,知识阅历都可以再放放,反正我还年轻,我是这样以为。
错了,大错特错。
思而不学则殆,只坐在那里思考,天马行空的规划,却不去学习,不长进,只会害了自己,人一旦停止学习和创造,上帝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剥夺他的天赋和能力,这话一点没错,刚进入大学的环境时,没人管,课业任务又轻松,我便给自己挖了这样一个陷阱跳了进去,我不学习,不长进,只是享乐混日子,很快的,我受到了惩罚,心态上的变化,是那种从内而外的腐烂,我开始无所事事的熬夜,在黑暗的环境和狭小的空间里,强忍困意,靠着手机里虚拟世界来“充实时间”却在每天早晨醒来后,陷入无比的空虚和自责里,我非常清楚这是不对的,错误的,可却控制不住自己,一天又一天的陷入这样的怪圈里,无所事事,熬夜,自责,却又控制不住,再无所事事,熬夜,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我开始感到来自自己心灵上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对自己未来的高要求高期盼使我自责无比,考试和各种任务的到来使我压力倍增,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我仿佛由内而外被掏空了一样,开始内分泌失调,身体非常差劲,没有精神和力气,我非常非常的难过,但又很害怕别人看穿这样外强中干的我,每天提着气生活,像蜗牛在龟裂的土地上缓慢的爬行,用自己身体仅存的一点点液体滋润出一条勉强能前进的路。
我非常累,非常痛苦,有时会看看周围的人,混日子的也是一抓一大把,可是人家玩也玩的泰然自若,不像我,爱自我审视,玩也玩的提心吊胆,度过了非常黑暗和难熬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刚刚,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刻,我还隐隐收到它余震带来的波动,但是我很庆幸,我度过的是自我审视的,自我反省的这一段时间,即使心灵上的负罪感让我寝食难安,也好过陷入泥潭而不自知的人,我这样自我安慰,寻找一点点的轻松感,但我也知道这并非长久之计。
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对自己不成器的自责拉扯着我是我痛苦,那么只要我开始学习,开始热情的面对生活,开始合理地规划时间,痛苦自然而然就会削减,学习,读书,写作,控制饮食,合理作息,是很难坚持很长时间的,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的习惯于虚度时光的人来说,是枯燥且乏味的,但我必须明白, 自律才能带来自由,充实自己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回过头来看时,会有无与伦比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填满你,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我总喜欢回忆我高三一段时间努力学习,有一天,下了十一点半的晚自习,我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开始做卷子,我父母房里的光都暗下去。只有我桌前那盏爸爸骑摩托车带我去挑的台灯发着昏黄的光,我一笔一笔写着,完全的忘记了时间,抬头一看表时,已经两点半了,第二天我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昏沉,但这件事,我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幸福无比,它也常常会激励我,只要努力,任何事都可以做成功,发展学里有一个名词叫马太效应,通俗来讲是指人通过某一件事取得成功后,所积累下来的经验资本人脉等等,会使他越来越成功,就是所谓的强者愈强,所以,无论事情大小,都要去开始,去做,只要完成了一小部分,也要给自己一个天大的鼓励,明白自己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聪明人,然后让它激励你,去完成更多的工作,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大学带给我的,书本上的知识其实少之又少,更多的是让我开阔了眼界,见识了更多更优秀的人,我常常很担心很害怕,自己在没有上帝的幸运之光的照拂下,很难成功,很怕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和自己这难得而又巧合的一生。大学告诉我的是,不,机会有很多很多,就像天上下的瓢泼大雨一样,你尽管站在那里,就会被机会打湿的透透的,但你要记得,别站在在屋檐下躲避自己的才能,别撑起大伞遮盖自己的锋芒,你尽管去淋雨,去摔倒,去泥泞的地里滚来滚去,这都无妨,都是经历,都是成长,都值得感恩。
就尽管去闯吧,去做不虚度光阴的事,任何都可以,只要你从未感受到空虚,便就去做吧,任何一条路走到极致,都是罗马,都是殿堂。
每个人成长的契机不同,我的大概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许多从小就被教的道理,要真正吃了亏才能明白,我才知道,其实神奇的光芒早就降临到我身上,它带给我的是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我不断思考,现在将它表达出来,作为我人生中的一个标杆,我要时时刻刻记得,也想起,那被不断折磨的日子,也要记得,我总会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