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记,岛屿

(2018-12-26 12:06: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随记,岛屿

张永渝

“唯有在英国海岸,以及从汉堡到比斯开湾顶端的欧洲大陆海岸,每日两次的潮汐涨落能够保持保持河流入海口不被河沙淤塞,并使船只在任何时候都能绕开大帆船难以通过的地方而进出海洋。”(《地理与世界霸权》)詹姆斯·费尔格里夫的观点可以和希尼名诗《消失的岛屿》对勘——“曾经我们设想自己永久地流落/在它的清脆山岭和无沙海滨之间”

希尼笔下的岛屿极可能指的是爱尔兰。不管它。因为那显然不属于波罗的海和地中海这样的封闭海域,应该也不是海岸陡峭、类似挪威和西班牙一样的海岸。“流落”的意旨无法探求,用“无沙”来概括英国“海滨”的特色,应该说得通。至于“消失的岛屿”是否具有“从外海进入河口的优势”,货物是否“可以抵达内陆深处”,则有待考证。

东方内陆之边城梦里梦外,亦有两次潮汐。一早一晚,一涨一落,连同中间的平潮,属于躯体现象,好手称之为“创造的日子”(“每日的创造”)。 每日钩连,事事缠结,组成精密的羽片网格,这些“有羽片的羽毛具有复杂精细的触点和空气小囊结构”,能够对抗烦忧的雨水。各种大小不一功能不同的羽毛连接在一起,服务于完整的创作谱系。

被压抑、被排斥的愿望潜意识里借梦的潮汐发电,这是一种心理现象,可视为清醒状态时,精神的延续。限于水平和效率,发电机进行能量转换时,产出的电能多少有别。加之存储、传送等诸多原因,此种能量的转化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务观“铁马冰河入梦来”之绝句以及英国诗人柯尔律治在1797年某个夏天梦中偶得之《忽必烈汗》属于前者;抖机灵时唧啦尿、呼出白气当白纸属于后者。

回到浩瀚的边城。为了有效地利用潮汐,可以逐渐将自己变成一座拥有众多良港的岛屿。

2018.12.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登红山小记
后一篇:使馆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