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五则
(2017-12-30 20:30: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评论 |
随感五则
张永渝
1、和一块发臭的鸡腿讲美学,磨破嘴皮子,也不过是一场无用的意淫表演。王澍说,“碰到没有根底的人,向他传道就等于害他”。於一城、一地,也是一样。《庄子·在宥》言“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言轻却嘴贱,害人害己。《小雅·鹤鸣》说“鱼潜在渊”,或是凡人的自保之道。
2、将日子分为“有意义的”和“差些意思的”是不错的心理暗示——元旦比1月2日要重要的多,宜于创作,多出成果;生日或端午、中秋的第二天可以休息,当天得加把劲儿,留下点值得纪念的东西。
如此甚好。
可更多时候,因为“差些意思”,某些日子荒废了也不可惜,烟一样地散了。“有意义的日子”离不开必要的仪式与人事,不得自由,于是,计划泡了汤。
励志的鸡汤整日翻滚,和滋补离得太远。至于“振作”或“腾跃”,那是八竿子也戳不着的事。
3、创造力寡淡,总是“差些意思”,容易被套上枷锁。比如词性、语法。书上说前置、后置,意动、使动,如在云中。话里尝不出甜酸,失去了舌头的柔软。修饰的限制和配伍禁忌贴上脑门,记不住也放不下。虚荣催促,只好走句式极简的路子,头疼脑热疔疮癣疖不明肿块去屑止痒一律老虎油,为提振精神,拉出来拍照——“现代主义”草创期、那必不可少、纸上的“老虎”。
4、越是“民间”,越容易出现一些执拗的勤奋者。除了勤奋之外,他无法控制创作的其他要件。而数量在形态上与规模有相近之处。会造成一种繁荣的幻象。在此种“繁荣”的映射下,套上枷锁的“勤奋”之面仿佛被打了一层油光。有限区域的现场,群里套圈儿,圈儿里圈儿外,愈发光鉴可爱。
5、“大一统的国家一再逃避死亡的痛苦,必将饱受时间的侵蚀,就像神话传说那样,一个活生生的妇女变成石化的盐柱。”汤因比《历史研究》里的判断同样适用于D城。上回书说到——“透过一只酒瓶,孩子们问衰老的女神——你要什么?西比尔回答说:‘我要小红花’”。“变成盐柱”的“活生生的妇女”和“衰老的女神”一样是激情和创造衰败的象征。它们身不由己,因为宿主——当年激情满怀、一往无前的开创者“饱受时间的侵蚀”,老而不死,幻想“受招安”(当官)却没有“杀人放火”的胆量,欲“赶着行在卖酒醋”(想富)1却舍不下脸面。所谓先锋无胆浪漫无才。还算勤奋。悬着,吊着,官方和民间的文学史,派俩选本别着“小红花”,回复——“太臭”。
(2017、12、3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