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
(2015-06-04 17:21:07)
标签:
娱乐 |
分类: 不分行的诗 |
夜市
箭头从西往东,夜市的造型是粗杆子,顶着宋朝官员的长翅帽。西向东,小丑外八字的造型。
边城夜市开得甚早,暖气刚停,存储了一个冬天的脂肪,摊贩们急于燃烧,连路边的花曲柳、丝绵木,也欲展示他们健美的肌肉。衣服,衣服。衣服就是修辞里的比喻,文人画里的坚竹介石,野草里的禾本科,野花里的菊科;诗经六义里的“赋”,直陈其事,人的第二皮肤,按照边城诗人啜小开的说法,没在夜市上买过衣服的30岁以上的市民,他的成长有缺失的部分。几乎所有的衣服摊都呈“U”型排列,可以看作拥抱的企图:欢迎你,悠闲的朋友,这里有长袖、半袖、坎袖、背心;长裤、九分裤、七分裤、短裤、超短裙。有纯棉、真丝、天蚕丝、纯麻、纯毛、腈纶、涤纶、氨纶,更多的是混纺,恰如更普遍的人性。不买试一试,我这有布帘儿。还是啜小开——写诗的要向纺织产品学习,除了衣服,还有毛巾、枕巾、床罩,被罩、蚕丝被(存疑)·····还有修辞手法:“真正的货底子,不来你可别后悔”:“满足你对美的幻想”(昨天写的书法是“20一件30两件”)。边城诗人使用的词汇要是能多过针织产品的种类,就算没白爱一回。
同样是沸腾的食物,朝鲜冷面只能算是梁山的前哨,铁板鱿鱼麻辣烫算是一般庆祝,走过正宗台湾奶茶、长沙臭豆腐、北京驴打滚,食客们啸聚的忠义堂在夜市中心体育场的入口附近,俩加长悍马版的铁皮车子、海鲜烧烤大排档,瓦亮的节能灯,六个食槽,扒个小桌,几十把小塑料椅,真正的小吃综合体,鱼丸、鱿鱼、羊肉串(存疑)、馒头片、大蒜、生菜、茼蒿,数得人咽唾沫。以此为端点,向两边伸展——鸡叉酥(买一斤送半斤)、蜜金砖、糖枣、香瓜、西瓜、大枣、双皮奶、粘玉米;煎饼、棉花糖、爆玉米花(偶见机器,在小丑的大鞋附近)、大樱桃、香蕉、火龙果。专为步行和清闲提供热量——烤好的香肠。如上食品皆是纯棉纯麻老土布,这一个微型的三轮,搭了一个展台,六七样,什锦水果,荔枝、大樱桃、油桃、杨梅,时不时用喷壶喷一下,路灯下,像一幅层次分明的静物画。
鞋的是夜市的建筑师,它们和急雨和低温是天生的仇敌。三、四、五阶展台摆满了凉鞋、皮鞋、球鞋、旅游鞋;平跟儿、坡跟儿、高跟儿;高靿、矮靿,这些贴牌儿像是辛苦的士兵,等待路人的检阅,还得忍受摸摸索索的油手和五块钱的唾沫星子,这些T台两边的信众,是物美价廉的守望者,最辛苦的在10点半以后,它们打着哈欠,要排队返回它们的盒子。
几乎是百搭短语,智能手机,人缘儿堪比办公室主任,荧光棒、小手电、香肠、烤串、微信圈、儿童读物、钥匙链。指甲油——你也不错,我比你贴的还紧。
(20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