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残障书家金泽祥子带来的震撼与启示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文章或与《红山诗刊》有关 |
原文地址:残障书家金泽祥子带来的震撼与启示作者:小石山房主人
残障书家金泽祥子带来的震撼与启示
日本书家金泽祥子,先天弱智,却在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为作品极具震撼力的艺术家。
刚见到她的作品时震惊于她是否井上有一转世,转而思索他们的共性,进而思索社会进步中的某种内质。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基于人群的相互合作。现代人的个体已经不能脱离社会而在自然中生存,因此所谓正常人与残障人群的差别在自然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社会人群中,正常人的自我认识可以保留的独有领地和适度性有时候却成为社会无碍交流的暗礁,并且在另一层面上也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羁绊。
我们往往过于执着于自身利益、地位、名声、尊严的得失,而行为木然、认识从众、贪婪于可见利益、执着于肉身享乐,对于责任与担当退缩,对于心灵深处美好的作践,那么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无疑萎缩了。
相反被动的投身于社会海洋的残障人群却往往能够做出让健全人汗颜的成绩。
远古时期,先知与巫觋在精神失迷状态,所能够获得的神启;张旭、徐渭在醉酒和精神失常状态下的艺术表现;毕加索、梵高、劳特累克的绘画创作;科学领域的爱因斯坦、霍金,乃至政治领域的希特勒都创造了某种奇迹,这是前现代社会偶然能够幸运留存的个别人。
井上有一、沙耆、舟舟、金泽祥子的艺术创作无不体现出在社会的压制、裹挟、扶持的综合作用下,实现存在价值和意义的高度。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渐成熟的一个特征。
残障群体在有所不足的环境里不得不保有的制心一处的状态,为他们打开通往精神深处的大门。庄子在《庄子·德充符》中提及的残疾人,如兀者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恶人哀骀它,以及闉跂支离无唇、甕盎大瘿,阐释了“德之充者,形虽兀而全;德不全者,形虽完而亏”的道理。庄子在人类社会文明初期,敏感的认识到残障人群的存在价值与意义,把其存在的可能性做了可预见的扬誉。庄子提出来德与形的关系,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没有可以成功说服人的例子,也不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因为这一预见性只有在人类社会足够健康的时候才能够实现。而当今社会,我们的确看到这一人群不仅仅体现在艺术文化领域甚至科技政治等需要极强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领域。
对于这一群体的赞扬不是我们的目的,通过他们反思我们自己才能够起到真正的启示作用。
形体上健全但是精神领域却呈现“单面人”状态,这是作为健全人最大的悲哀。
孔子疑问荣启期“先生何以乐”,荣启期回答三乐为人、男、寿时,应该再加上一条生而为健全之人而为四乐。
或许对于残障群体而言,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健康的正常人,但反过来看,已经健康或者作为或许正常的我们,对于曾经认为属于自我的一部分,是否应该觉悟而放下呢?
——马岩谨记
前一篇:[转载]北齐书风浅说
后一篇:《春天》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