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一位诗人:《两只老虎》的作者杜马兰

标签:
杜马兰两只老虎合唱团文化长短句 |
分类: 结识一位诗人 |
《两只老虎》的作者杜马兰
张永渝
杜马兰,本名杜骏飞,江苏淮阴人,1983年以来,他一直呆在南京,先就读于南大中文系,毕业后任教于南大新闻系。《年代诗丛》里有他的一本《合唱团》。生活平静而安逸,据说他的赋写得也不错,依照他朋友们的描述,我把他想象成一位快乐、自足的江南才子式的诗歌隐士。
杜马兰几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只老虎》、《击鼓传花》、《青梅竹马》。《两只老虎》影响了我自1994年以来的诗歌写作,这还要得益于《诗歌上帝》,《纯文学文库》里的一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地快,跑地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眼睛/真奇怪,真奇怪//东方的老虎,东方的老虎/东方的森林没有树/水下没有蛟龙,水上没有野兔//忧郁的老虎,忧郁的老虎/不要哭,不要哭/我是你流下的眼泪,你是我识字的书。毕业后的两年,买了大量的儿歌磁带,为此,几位亲属还笑话过我。当时的状态属于“挖灵感”,榜样告诉我,那里有金子,背个兜子装几个干粮就上路了。不管不顾,那时以为,“一切都来得及”。
《两只老虎》是我能背下的极少的现代诗之一,顾城的有两首(《一代人》和《远和近》),海子有一首(《北斗七星
《青梅竹马》当然也好,读到这首诗,和我初识杜马兰,等了整整十年——
在月亮的影子里
那孩子边走边哭边唱
牙齿像珍珠
手像珊瑚
她长长的发像雾气和烟
边走边消散
世上最小的人
暗恋一生
当她死时
门前的葵花还未长成
读着舒服,怎么好却说不出什么。这个感觉正好和彼时心境合拍,一下子就刻在记忆里了。我把它录进抄诗本,相邻是张霖的《过去》和王寅的《情人》。受到启发,就着北地的膻味和缺心眼式的豪爽,我也弄了一首《无猜》——梅花着身
杜马兰自信而流畅,他的空格和长短句如同慢词。闲愁几许,了无痕迹,未妨惆怅,冲淡平和。和成都的柏桦不一样,完全是南京的味道(年代诗丛里有相近的味道)。《合唱团》的卷一太棒了,每一篇都好,《南京的乐园》、《九三年》、《卖钟表的诗人》、《往事》,行云流水,《等待亲人》是短制,读这首诗,我的耳边想起程璧唱的《火车》。程璧应该唱一唱杜马兰笔下的南京,或许能像《夜鸟》和《一切》一样好听——这般想一想,也是好的。卷二“击鼓传花”佳作也不少。《我诗意地安居》已走到诗的边界,偶尔玩一次,未尝不可。
《合唱团》里重复的意象太多,什么“老虎、土壤、水、花、刀、船”等等,不是说不能用,写的太多,别人也写得太多,太多了,这个时代也写得太多了,许多诗人都过不了这个坎儿(不包括杜马兰),重复与自我重复——词汇、技艺、腔调与句式,好些批评家还推波助澜----“风格形成的必经之路”、“自觉追求”云云。这是骗人的话。
杜马兰不适合太长的段落。20行以内,得体、准确而优雅。有时候我恨,恨《合唱团》太厚,柏桦的《往事》太薄。杜马兰符合一部分人的口味,可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有些做作与阴柔——“庄子的样子令人难忘/他捕蝶、弹琴/把自己比作仙人/这是真的/这是他的真心话/庄子的样子令人难忘/他伐木、游泳/那里的人们心满意足/大家都顺流而下”(<庄周传>)。这样写诗,太水了。读者和作者有时在两股道上——你越说,“这是真的”,他越不信。
对于无比热爱的、曾在心中排进前十杜马兰来说,我的言辞过于激烈了,或许是嫉妒心在作怪——对那首伟大的《两只老虎》。
附:
合唱团
一群人反复靠近 反复酝酿必要的情绪 和
不必要的冲动
我站在菊的后面 萍的左面 指挥的反面 和
欲望的中间
直对着我的校门
我高声歌唱 声音被领唱打断 被合唱淹没
被肺粗暴地压迫
当铃声响起时 我流下忧虑的泪水 因为这群人
即将解散 分赴祖国各地 退为荣誉成员
站台上 一片混乱的景象 我们和民工一起 向着
火车招手 招着招着 萍就不见了
死于火车远去的方向
这是五年以后的事情
我 我们 唱过许多歌 和 不是歌的练习曲
唱过山中故乡和水上海鸥 无望的爱和奋勇的前进
菊说 能进合唱团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