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韩国的“戚继光”与“郑和”—全罗南道海南·珍岛郡历史文化之旅【韩国旅游】

标签:
旅游韩国旅游韩国历史 |
分类: └传统文化 |
寻找韩国的“戚继光”与“郑和”—全罗南道海南·珍岛郡历史文化之旅【韩国旅游·人文全南】
在韩国也有同戚继光和郑和一样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和海上英雄,同样流传着振奋人心的故事。而这些传奇故事的发生地,当时烟火弥漫的名战场就在今天的韩国全罗南道海南郡和珍岛郡一带。至今每年仍会以各种形式的庆典活动来让一代一代的子子孙孙记得那段恢宏壮阔的历史。
壬辰倭乱当时实力强大的日本海军取得了连连胜利,但是因为违背王的旨意而不得不布衣从军的李舜臣,此后在得到在漆川梁海战中超过130艘朝鲜水军船舰遭到倭军的全部歼灭的消息后重新成为三道水军统制使,在南海岸巡视并收拾起12艘船舰。事已至此,朝廷已下达撤销水军的命令。当时,李舜臣呈上了反对此举的奏折面临着决战。
“现在上天还留给我们12艘船舰。如果下定必死的决心是可以阻止的。如若此时撤销水军正是敌军所希望的,敌军经过湖南则很容易即可进攻至汉江。唯担心这样的情况发生。”
据《乱中日记》的记载,1597年8月15日,呈上奏折的李舜臣,当晚因过饮而未能入睡。虽然自己训练的水军在全军覆没后得以重新奔赴战场,但是撤销水军的命令还是让他心里很是难过。以叛逆罪被抓,遭受刑讯的后遗症还是一样地煎熬着身体。
1597年8月,李舜臣到达全罗南道长兴会镇浦,将仅存的12艘船与新加入的1艘船合在一起,准备将13艘船只投入战斗。1597年9月16日,命中注定的日子,133艘倭军的大船队意气洋洋地开进珍岛鸣梁项。从右水营中出战的李舜臣的13艘战船也在鸣梁项排成一列布阵。倭军嘲笑着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的13艘朝鲜战船开始挺进。13艘战舰中李舜臣所在的战舰冲在最前面与敌船对峙。
2小时后,鸣梁项只剩下了朝鲜水军的战船。水流湍急狭窄水域中,数量少的李舜臣战船拼死战斗,而嘲笑着猛扑过来的日本船们互相纠缠在一起陷入了混乱。结果起火损坏被击沉的倭军船只有31艘,严重毁损逃跑的船只有90余艘,约接近13000余名的倭军中有8000余名沉入了海底。而朝鲜水军的战船无一艘破损,堪称完美的胜利。李舜臣在《乱中日记》中将此称之为“天赐”。当然,谁都看得出来应当将说自己运气好的名将之言反过来看,这场垂名青史的胜利无不与详密的战前计划和战术制定有关。
去看看历史的战场吧。留下李舜臣当时布置了连接海峡的铁锁链传说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珍岛大桥。过了珍岛大桥登上鹿津展望台,珍岛和海南一带的大海和多岛海碧蓝大海上浮现的数不清的的岛屿一览无余,鸣梁项的狭窄水路也被尽收眼底,真是绝佳的眺望点。就在这里发生在那一天紧迫的战争场景,想象着也能回忆一般再现出来。
可以眺望到海南一边鸣梁项的右水营观光地,在鸣梁项的海边一带建造了鸣梁大捷纪念公园。在室内展示馆里观览与鸣梁大捷有关的文物和龟甲船模型之后再到室外公园和展望台转一圈是不错的选择。珍岛大桥建成以后鸣梁项的湍急波涛和激烈的声音虽减小了不少,但是还是和从前一样,水势很急,时而水流撞击的声音很强烈。
巧妙地将珍岛、莞岛一带大大小小岛屿密布的多岛海的地理条件和南海岸岛屿活用为交通要塞并使之繁荣起来的人物,就是张保皋了。
从壬辰倭乱往前倒数750余年的830年代,可以称得上为韩国历史上“多岛海的全盛期”的这个时期,约摸拥有独立的贸易船队和1万余名军队,掌握着东亚海上的人物以莞岛为根据地活跃着。张保皋的清海镇组织并不是国家的官方组织而是借助于张保皋个人的力量建立的私人军事组织、贸易组织。作为连接着唐朝和日本的新罗人居住地的自制组织体系形成了独立的行政区域,被评价为是一种军产复合体的综合商厦。
张保皋的清海镇遗址保留下来的岛屿—长岛,最近结束发掘工作,复原工程也已经完成。涨潮的时候被海水淹没,退潮时一直到岛屿的路边显露出来的长岛,最近用桥连接起来了,人们随时可以出出进进。长岛周围的泥滩里还留有当时为了保护镇子而设置的防御用的木栅的痕迹。如今,外城门和内城门,连接这些门的土城以及城内部的清海井等都已经复原。沿着围绕长岛的土城城墙走一圈能看到周围的大海。看着周边的地形便可以发现这里在当时是怎样的要塞之地,充当着清海镇的前哨据点或联络点的角色。
10多年前韩国的人气电视剧《海神》以张保皋的一生为原型,为了拍摄特意在莞岛搭设了摄影场。位于莞岛邑佛目里宿僧峰下的新罗坊拍摄场和莞岛邑大新里海边的海上拍摄场,经过了10年现在仍旧开放着,游客络绎不绝,是值得慢慢走慢慢看的好景色。如果是夏天,还可以去薪智岛鸣沙十里海水浴场享受阳光沙滩。
更多韩国全罗南道相关旅行信息,请参看:
全罗南道政府微博: http://weibo.com/jeonnam
韩国全罗南道政府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eonnam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