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只是山中贼,“芯态”资本化才是心中贼
(2023-07-17 13:30:48)
标签:
产业点评杂谈 |
微信公众号搜索“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更多产业专业分析文章!
最近走访企业发现行业正在企稳,但同时也看到新老问题正在加速暴露,如去中化,低水平内卷以及过度资本化等。在美国制裁叠加经济下行周期以及产业逆周期的作用下,这些问题似乎更加尖锐,更难解决。但事在人为,有些问题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无解,而有些问题反而比想象的更加严重,要加倍重视。
一、不惧去中化
去中化毫无疑问是目前对中国半导体冲击最大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是在国际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芯片制造公司的设备有80%以上是国际企业供应的;中国先进的芯片设计公司依赖于国际先进Foundry的先进工艺;中国市场很大一部分是国际终端产品需求而产生的。不夸张地说,中国半导体是站在全球市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现在他们撤梯子了,中国半导体的成长逻辑发生重大改变,我们必须直面全新的挑战。
一是前沿技术受到钳制。前沿技术最具创新活力,也最具创新红利。立于潮头的前沿技术可以获得最大的市场回报,可以获得主流的市场地位。例如前几年的华为手机,近几年的电动汽车。前沿创新意味着行业霸主还没来得及建立统治地位,没有扎紧篱笆,我们参与其中获得成功的概率远大于后发追赶。这也是美国对最前沿领域直接狙击的原因,例如人工智能领域的AI芯片、先进存储芯片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直接受到制裁。
二是去中化广泛改写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生态。西方以压迫终端企业离开中国市场为前导,再胁迫相关供应链企业离开中国为后继,大幅改变了中国制造业尤其高端制造业的生态。韩国工商会(KCCI)7月5日公布了全球贸易结构变化及对策研究结果称,过去两年全球63%的公司将超过四分之一的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了印度和越南等地。这对高度依赖电子制造业的中国半导体造成重创,很多设备、封装、材料公司迁移海外建厂。
去中化的影响正在显露,后果确实也可怕,但并没有到了人们想象中无可挽回的地步。
首先国际企业的脱钩已经渡过了最高亢的时候。我们要客观地看到,去中化一直伴随着疫情防护潮起潮落,脱钩的势头已经伴随着中国国门的重启明显回落。前期ST CEO在抗疫放开的第一时间访问中国,敲定32亿美元的项目落地重庆;近期英特尔CEO、高通CEO先后访问中国,说明国际企业始终想留在中国,他们也在积极行动。
其次,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困难时期,西方政府不能无视中国市场和中国制造。西方政府发现命令本国企业彻底离开中国没那么容易,因为很多离开中国的国际企业经过前期试探,发现东南亚等其他备选区域问题多多,中国无可替代,虽然再迁回来暂时不太可能,但继续外迁也很难抉择。由于通胀压力等因素,西方政府不得不正视中国制造的积极因素。所以近期美国商会,美国财政部长的先后来访,意味着西方政界去中化的戾气得到集中释放后,他们重新认识到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我们正在行动起来。总投资32亿美元的ST项目落地重庆,这是脱钩以来最重磅的中外半导体合作项目,芯谋研究深度参与此次项目招引。在此次招引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要因地制宜地寻找和创造合作机会,设身处地为国际企业着想,拿出足够诚意,总能找到继续合作的机会。目前与国际企业合作有很多困难,但西方的制裁政策逐渐明朗,不确定性大幅降低。国内国际企业开始积极推动合作,所以总体衡量机会远大于困难。只要多方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重磅国际合作到来。
……
(关注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