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库倒掉的真正原因与血泪教训

标签:
产业点评时评新闻 |
微信公众号搜索“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更多产业专业分析文章!
芯片产业的“361”理论:10%靠钱,30%靠人,剩下的60%靠坚持。如果OPPO造芯的故事一开始这样讲:投入10亿美元(真投了10亿美金);集结3000人的队伍(真招募了3000人);出货全球前五的终端大客户背书(OPPO是其母公司)。这个故事怎么样?钱、人、客户,成功要素全部具备,为何哲库依然失败了,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比10亿美金更宝贵。
哲库被叫停,坊间各种猜测,芯谋写了《OPPO 停止造芯的教训和启示》一文,阅读即将破20万。说明了业界对我们的认可。但这件事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大家也都在猜测,哲库失败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OPPO作为民营企业投资10亿美元,集结3000人的队伍,历经四年,做出如此勇敢的探索。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中国半导体的一笔宝贵财富。尽管哲库失败了,但如果任由地缘政治限制论挽尊,或者无脑冷嘲热讽,或者其它谬种流传,都是对OPPO这番尝试的不尊重,更不用说推动产业进步。
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但如果不总结失败,垫脚石就会变成绊脚石,未来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对当下国内大干快上芯片来说,失败的教训尤其宝贵。成功会掩盖一切问题,失败才能暴露伤痕,所以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同样具有巨大价值。对于中国半导体企业,哲库的失败与海思的成功同样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今天深刻总结哲库的教训,才是对OPPO这段艰难探索最大的敬意。
一、美国制裁是主因?
现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美国对中国高端芯片的步步紧逼,可能会有人猜测因为美国制裁才让OPPO关停哲库。这显然不是真相,在哲库的新闻发布会上,哲库CEO刘君足够坦诚:公司营收远不达预期,芯片自研投资巨大到公司已承担不起。OPPO教父段永平也干脆地承认,这是一个错误。

虽然论人数哲库是大陆第五大设计企业,但其影响力、成绩和贡献还没有进入中国芯片设计的第一梯队。造芯的规律是十年才能磨一剑,二十年才能见成效。一个成立仅四年的公司有何成绩,业界心知肚明。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国内其他优秀的基带芯片公司,无论人员规模、公司实力、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都远超哲库,它们仍然顶着压力在正常运营。何况哲库流片还没有回来,流片是否成功,性能如何,还都是问号。所以美国制裁并非哲库被叫停的主因。
当然,一只南美洲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也能引起美国的龙卷风。真相如何就看你愿意相信什么。在现在的环境下,归咎于地缘政治,有其合理性和发酵的土壤。如果宣扬这一点,OPPO很容易推卸责任,更能获得同情,但可贵地是OPPO没有这样做。如果一干旁观者因为同情OPPO,自发归咎于地缘政治,反而是对OPPO果断止损,不割韭菜的壮举的玷污,更是白白浪费了OPPO这10亿美元的学费。
二、哲库失败的原因
哲库的终止主要是由四个因素促成的。
第一,直接原因正如刘君所言,行情变化,无力支撑。
IDC数据显示,2022年跌幅达到11%,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13%,为近十年最低水平。手机技术趋于成熟,缺乏杀手级应用,是手机市场疲态尽显的主因。现在不管怎么折腾,消费者都已经很难找到换手机的理由。
置于造芯的大背景下,更大逻辑则是:在手机技术高度雷同的今天 ,即便哲库手机芯片研发成功,又能帮助OPPO多卖出多少手机?OPPO手机延续多年的主打卖点是拍照和充电,这两块芯片都是OPPO采购外部供应商的芯片。况且手机拍照已经进化到不借助跑分工具,一般人肉眼已经难以分辨出谁高谁低的地步。如此一来,有多少人会因为OPPO自研芯片成功,来买其手机呢?
……
(关注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