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搜索“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更多产业专业分析文章!
欧洲热战,中美暗潮汹涌。如美国商务部长警告中芯如果供货俄罗斯将直接断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盛美半导体列入外国上市公司问责清单;再加上之前被制裁的华为海思,去年被点名的长江存储。中国半导体的设计、制造、存储、设备几个环节都已经在美国的瞄准镜中。
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在巨头林立的市场求发展,一方面还要应对复杂的外部干扰,处于一种典型的夹缝求生状态。中国半导体企业生存环境恶劣,这种两难的夹缝并不止于此,我们一一来看。
一、政治干扰与企业发展
世界经济政治化,越是关键的产业越是政治挂帅,使得全球经济失去了往日的纯粹,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沉重负担和重重压力。企业本来的任务是做好经营,服务好市场,但是现在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地缘政治中。这种对立干扰了行业的并购,压制了整个行业的活力,更让中国企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应对政治干扰。企业不发展就没有国际干扰,企业只要形成国际竞争力,就会成为制裁的潜在目标。当中芯国际这些中国企业成长起来之后,就再也不能幻想大象无形,或许这种政治限制就是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成人礼。
二、美国限制与中国自主
中国半导体企业既要通过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供应链的严厉审核,又要完成中国半导体自主可控的关键目标。这是尖锐对立的一对矛盾。中国企业一边依赖被美国仔细筛查过的全球供应链,一边钻研先进工艺,同时还要培育和扶持自主供应链。其难度犹如走钢丝,一旦某一点上走得太快,就招致美国打压。但如果走得太慢或者追求市场收益,又会被国内企业抱怨对自主供应链不够支持。所以中国企业不断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要市场效益还是扶持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做两难抉择。
三、国际聚变与国内裂变
当各国高度认识到半导体产业的巨大价值之后,竞相扶持半导体产业,它们的做法是将资源集中投放到本国成熟的龙头企业,支持这些企业扩大产能,国际并购,做大做强。西方国家从来不会设立一个从头做起的新半导体主体。
反观国内,在半导体国产化热潮之下,掀起了狂热的创业潮、投资潮。导致成熟半导体企业的人才流失,资本分散。看似一片繁荣,实则是低水平的内卷,打价格战的重复竞争。
……
(关注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或“icwise”,阅读全文)
加载中,请稍候......